研究显示,在多个大城市,春节期间人口迁出显著减弱城市热岛效应。例如在北京,多年平均的春节假期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和日最低温度的城乡差表征的热岛强度与非假期背景场相比,分别降低了0.64℃,0.45℃和0.83℃。在一些旅游热点城市,春节期间旅游人口的增加明显增强城市热岛效应。据此回答:春运影响城市气候。换句话说,是_________起的主要作用。
A.人口迁移 | B.经济因素 |
C.社会风俗 | D.宗教信仰 |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正确措施是
A.阻止乡村人口进城 | B.改善城市的交通和居住条件 |
C.丢弃旧城,建立高标准新城市 | D.无限制扩大城市的占地面积 |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A.一般在中小城市表现最为突出 |
B.是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
C.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中解决得最好 |
D.在发展中国家暴露的最早 |
14年12月,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出炉《新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对江苏省推进城镇化的影响和政策建议》,下表为江苏最新城市规模等级列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关于江苏省城市新等级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面积越大,城市等级越高 |
B.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等级越高 |
C.经济水平越高,城市等级越高 |
D.常住人口越多,城市等级越高 |
江苏省I型大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大量外迁,可能降为II型大城市 |
B.城市用地紧张,城市空间结构亟需优化 |
C.经济发展趋缓,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加 |
D.逆城市化严重,服务范围缩小 |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
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①林地 ②灌丛草地 ③建设用地 ④裸岩地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回答下题。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A.K2线 | B.AC曲线 |
C.AD曲线 | D.AB曲线 |
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②控制城市化进程 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 ⑥分散城市职能
A.①③④⑥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⑤⑥ | D.①③④⑤ |
乌鲁木齐市地处天山北坡及以北地区,城市化对其市区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产生很大影响,读乌鲁木齐市区各主要功能用地2002年面积分布图与1998年~2002年变化幅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M折线表示
A.绿化用地 | B.工业用地 |
C.居住用地 | D.商业用地 |
能反映乌鲁木齐市由南到北土地利用变化的是
A.荒漠、戈壁——耕地——林地、草地 |
B.林地、草地——荒漠、戈壁——耕地 |
C.荒漠、戈壁——林地、草地——耕地 |
D.林地、草地——耕地——荒漠、戈壁 |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措施是( )
A.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
B.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
C.在城市四周的交叉路口建立交桥 |
D.遵循保护环境的原则 |
城市化过程一般分为景观城市化(即可以被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的发展变化,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的变化)与人文城市化(即城市内部人口潜在的变化,如人口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下图表示某城市区域剖面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市A、B、C、D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A区域 B.B区域
C.C区域 D.D区域
B区域
A.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 |
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
C.进行合理的区域规划,加强人文城市化建设 |
D.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
下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
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 D.生物多样性增加 |
下表是我国某城市人口与就业变化统计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造成该市郊区人口迅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产业外迁 | B.环境因素 |
C.住房价格 | D.农村工业化 |
自2000年以来,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最突出问题是
A.交通拥堵加剧 | B.就业压力增大 |
C.人均绿地减少 | D.社会治安变差 |
下图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之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反映的问题是
A.城市内涝 | B.城市热岛效应 |
C.城市风 | D.城市空气污染 |
下列既可行又能减轻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A.扩大绿地面积 | B.减少人口 |
C.完善排水系统 | D.多建高楼 |
表为“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比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
B.十年间苏中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
C.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
D.苏中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北大 |
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下径流增大 | B.生物多样性增加 |
C.雨岛效应增强 | D.土壤肥力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