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2-19日,黑龙江省平均降雨量比历年同期偏多27%,个别地方降雨甚至超过了600毫米。主要集中在嫩江、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受持续降雨影响,黑龙江发生大洪水,洪水主要来源于黑龙江上游干流和俄罗斯境内的结雅河和布列亚河。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这次洪灾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球水循环过于活跃 ②降水丰富,并受地形影响
③该地区主要受季风影响,夏季风异常活跃 ④主要受积雪融水补给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图中黑影是黑龙江省的内流区范围。其形成原因是( )
A.主要是受地质构造和地形的影响 |
B.不受季风影响 |
C.主要受积雪融水补给影响 |
D.受副高影响,降水少 |
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
A.全球气候变暖 | B.日地距离缩短 |
C.黄赤交角增大 | D.地壳活动强烈 |
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
A.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
D.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
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附近的约特干古城遗址某处地层剖面图”
约特干古城遗址文化层深埋于地下的原因是( )
①板块运动 ②河流泥沙沉积 ③风沙沉积 ④冰川冰碛物堆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据该地层剖面图,可推知约特干古城遗址自然环境变化的特点是( )
A.1000年以来气候稳定不变 |
B.2000年以来沉积速度加快 |
C.6000年以来湿润期大于干旱期 |
D.距今7000年开始出现绿洲 |
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
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 |
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
C.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
蝗虫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
A.①② | B.② |
C.①②③ | D.③④ |
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地震 ④风暴潮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全球变暖对局部地区能带来一些好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纬度地区会变得适宜于温带作物分布 |
B.全球变暖,能源消耗总量减少 |
C.全球变暖利于美国小麦带的农业生产 |
D.冰川大量融化,淡水资源增多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气温上升。有专家估计,到 21 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增加 2℃~5℃,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二氧化碳能对地面产生保温作用,是因为( )
A.大气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 |
B.大气逆辐射能对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 |
C.大气通过反射.吸收.散射把太阳辐射传给地面 |
D.臭氧层大量吸收紫外线,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 |
如果全球气温持续这样的变化趋势,我国将来最有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天山的雪线将下降 | B.鄱阳湖水面将上升 |
C.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的界线将北移 | D.一月 0℃等温线将南移 |
2011年11月28日上午10时(当地时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港口城市德班召开,会议计划为期12天。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小题。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为( )
A.28日18时 | B.28日4时 |
C.28日16时 | D.27日23时 |
图中A、B、C、D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大会开幕那天,有关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以及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正确的说法是( )
A.E处,南半球 B.F处,南半球
C.E处,北半球 D.H处,南半球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镇江正午太阳高度接近一年中最小值,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
B.德班正午的树木影子朝南 |
C.东亚地区盛行东南季风 |
D.南极处于极夜期间 |
属于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的是( )
①燃烧矿物燃料 ②太阳活动 ③毁林 ④焚烧秸秆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③ |
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下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A.正比关系 | B.正相关关系 |
C.反比关系 | D.负相关关系 |
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
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
下图中左图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右图为第四纪,始新世,白垩纪某山地垂直自然带与现代的对比图(假设山脉海拔高度未发生明显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I、II、III分别代表的时期为
A.白垩纪,第四纪,始新世 | B.第四纪,白垩纪,始新世 |
C.始新世,第四纪,白垩纪 | D.第四纪,始新世,白垩纪 |
在该山地的地层中发现了竹的化石,在该地最有可能分布竹林的时期是
A.第四纪 | B.始新世 |
C.渐新世 | D.上新世 |
读部分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人)与人口数量关系图,回答下列小题。
对图中有关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排放总量远大于中国 |
B.经济越发达,排放总量越大 |
C.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排放国 |
D.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大于发展中国家 |
下列行为违背低碳理念的是( )
A.降低城市建设密度 | B.建设垃圾焚烧电站 |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 D.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
关于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上升之中 |
B.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 |
C.新生代以干旱期为主 |
D.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偏短、寒冷期偏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