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当今世界愈来愈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黄小灿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经济全球化的渊源及发展”的探究学习,其中以下材料引起了他的关注和思考。
材料一:“离开卡迪兹之后的第33天,我进入了印度海,在那里我发现了许多居住着不计其数的居民的岛屿。我通过发布公开声明和展示国王旗帜的办法替我们最富有的国王占领了这些岛屿,岛上的居民无人表示反抗。”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哥伦布占领的“这些岛屿”属哪一大洲?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联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所示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这些成就对世界市场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什么?哪一国家在这一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谈谈这一体系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走向全球化是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生产的棉纺织品80%销往海外,而所需的棉花几乎全部靠国外进口。这一时期,从欧洲输出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这些产品主要输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殖民地则主要出口农矿原料,其中又以棉花和羊毛出口数量增长最快。
材料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
年份 |
美国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日本 |
1937年 |
41.4 |
12.5 |
6 |
9 |
4.8 |
1948年 |
56.4 |
11.7 |
4.1 |
4.3 |
1.5 |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推进。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忧虑。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西班牙、葡萄牙“征服海洋”的政治条件和精神因素;西班牙、葡萄牙开启了怎样的“人类历史大幕”?
(2)根据材料二,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在19世纪中期的世界市场中具有怎样的地位?结合材料分析促成这一地位的关键因素。
(3)材料三的数据表明,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有什么影响?
(4)根据你对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了解,选择一个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你的解决思路。
(原创,20分)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摘自《苏州府志》卷三
材料二 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
——摘自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1898)
材料三 1978年,中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从此,国门向世界敞开,五色斑斓的外国服饰涌入中国市场。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经济上的恢复发展导致服装行业的极大繁荣。中国城镇民众的穿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思想解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人们追求新异的审美心理日趋成熟。风格多样、色彩斑斓、求新求变,成为新时期服装流行的特点。
——摘编自孙燕京《50年中国服装“流行”变迁》等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可以探知明代万历年间苏州城的哪些经济发展情况?
(2)根据材料二,简要列出康有为主张“断发”的理由。(6分,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哪一政府正式颁令革除结辫陋习?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78年后中国民众着装的主要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这一特点的社会因素。(4 分)
世界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多变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宋朝来华朝贡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有:高丽41次、交趾45次、占城56次、三佛齐33次、大食40次、于阗34次、龟兹21次……。所贡之物……主要是本国土特产。宋朝对贡物采取“估价酬值”的办法,贡物估值后回赐金、银、钱、丝织品等以偿其值。
——《宋代的中外朝贡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开展这种贸易的目的。
材料二 1930年,美国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
(2)概括材料二中美国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此举的背景。
材料三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在处理(缔约国间)贸易与经济事务关系方面,应以……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作出互利互惠的安排,以便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3)吸取材料二的教训,分析材料三,指出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制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遵循了哪些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协定的签署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材料四
(4)识读材料四,你能提取出什么历史信息?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于何时加入的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加入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政府的经济政策、措施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国家控制山泽之利,实行盐铁专卖,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
(1)材料一表明商鞅变法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材料二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措施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3)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三中美国和中国的“原有不完美模式”分别指什么?简要指出罗斯福新政和当代中国改革,在工业方面是如何体现“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的?(6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生产技术的革新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从图1到图4表明中国古代耕犁在制作材料和动力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图4所示耕犁的诞生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二 由于17世纪以来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传播,英国成了孕育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最好摇篮。工业革命到来之前,英国就已掀起生产革新的高潮。时人评论说:“几乎每个制造商都有自己的新发明,几乎每一天都有在别人发明基础上的新改进。”
(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项英国工业革命中的新发明。
材料三
(3)指出材料三中图5、图6分别所用的动力及其依赖的能源。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当时工业结构有何影响?(6分)
材料四 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都把科技创新作为走出危机的根本力量,积极备战可能发生的新科技革命,布局未来发展,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基础。例如,日本提出了“ICT新政”,旨在3年内创造100万亿日元规模的市场新需求,推动相关领域的产业结构改革,提升国际竞争力。可以说,围绕新科技革命,一场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新的世界竞争正在全面展开。中国须抓紧行动,以免与新的科技革命再次失之交臂。
——《人民日报》
(4)据材料四分析当前中国应怎样抓紧行动才能避免与新的科技革命再次失之交臂。
历史图表、图片蕴含了丰富的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
(1)你从材料一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主要政治特征分别是什么?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地理大发现,将世界逐渐连成了一个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首先是引起了所谓“商业上的革命”,直接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刘明翰《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探索,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
材料三 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到19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可以说.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册)》
(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商路及商业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殖民者的罪行。(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6分)
(14分)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展示了中国特色、广州风采,广州的经济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总量的3%左右。
材料二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旅居南洋归侨陈启源在广州地区南海简村创建继昌隆缫丝厂。这是我国第一家商办近代化胡器(外国机器)缫丝厂。
材料三 1979年,中央确定对两省(广东、福建)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个重大的决策,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制定这一政策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此企业的性质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此类企业产生的原因。(6分)
(3)材料三中的“重大的决策”是什么?以广东为例,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4分)
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间剪纸
材料二 1864年有人记载上海港附近松江、太仓手工纺织业的情况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绫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摘自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1872~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表
年代 |
商办 |
外国人办 |
||||
设厂数 |
资本 (千元) |
资本所 占比重 |
设厂数 |
资本 (千元) |
资本所 占比重 |
|
1872~1894年 |
53 |
4687 |
9.6% |
103 |
28000 |
57.3% |
1895~1913年 |
463 |
90801 |
41% |
136 |
103153 |
46% |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分)
(2)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动。根据材料二、三加以说明。(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给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2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表
年份 |
内容 |
国别 |
发明人 |
1765 |
珍妮纺纱机 |
英国 |
哈格里夫斯(织工) |
1769 |
水力纺纱机 |
英国 |
阿克莱特(理发师) |
1779 |
骡机 |
英国 |
克隆普顿(纺纱工) |
1785 |
水力织布机 |
英国 |
卡特莱特(牧师) |
1785 |
蒸汽机 (改良) |
英国 |
瓦特(机修工) |
1807 |
汽船 |
美国 |
富尔顿(工程师) |
1814 |
蒸汽机车 |
英国 |
史蒂芬孙(矿工) |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广泛应用,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产业;也推动了纺织、钢铁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经济迅猛发展。
——摘自高中历史教材
材料三 即将消失的图瓦卢——它是因“温室效应”等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而第一个即将被海水完全淹没的太平洋岛国。
(1)依据材料一,概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3)在科技迅猛发展和全球一体化浪潮的今天,图瓦卢真的会“消失”吗?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4年,国有企业张裕公司进行了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挟品牌优势,成功发行8 800万(B)股,成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上市公司……近年来,张裕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骄人业绩。
材料二 1978年、2002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构成成分及其所占比例
时间 |
国有企业 |
集体企业 |
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 |
1978年 |
77.6% |
22.4% |
0 |
2002年 |
50.5% |
40.8% |
8.7% |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张裕公司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背景。(6分)
(2)依据材料二简要指出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度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农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耕田之利十倍,珠王之利(商业)百倍”……周国人(东周)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国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与了秦国政权的争夺。——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平准书》
材料三 禁百官置邸贩鬻。
——《新唐书·德宗记》
材料四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南宋初年,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真切地反映了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的面貌。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中册》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4分)
(2)材料二中,汉高祖对商人实行什么政策?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6分)
(3)材料三中,唐德宗为什么要禁止百官经商?对唐朝经济繁荣有什么影响?(6分)
(4)材料四中所说的“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有哪些具体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110年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国家的侵华史,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与灾难。但它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与富强的抗争和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二 因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属薄弱,因为中国目前的一切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华代理人——中国军阀,尤其是因为解决民族革命问题,直接有利于工人阶级,而现时工人阶级又尚未充分分化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青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 (1923年1月12日)
材料三 从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迅速从敌我争夺区到敌后;从山区到平原蔓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正是因为有了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个形式,才从单纯的政府军队的抗战,变为全民族的抗战。
----摘自《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 “沉沦”的过程。
(2)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最大成果。
(3)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迅速发展的原因。评价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
材料二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材料三 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人教版教材
(1)从美、英两国政府首脑与议会、内阁的关系指出丘吉尔言论的依据。(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德国政体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什么影响?(3分)
(3)以英、美、德为例,分别指出三国议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