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紧张与缓和、动荡与和平交替变换的局面。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得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合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美]沃尔特·拉弗背《美苏冷战史话1945—14975》
材料三:根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02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98828亿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31.54%。
另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表的2008年年鉴显示,美国2007年军费开支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5468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5%。
材料四:美国在冷战后无法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性帝国,而其存在本身又构成了其他各主要大国联合制衡的目标。
——李鑫炜《体系、变革与全球化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国实施这一行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军事方面它海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威力”受到那些国际力量的限制?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当今世界政治局的特点
(4)上述材料反映出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
请回答:
(1)古希腊是世界民主政治的摇篮。请概括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2)罗马人注重实际,崇尚秩序。在扩张征服和统治帝国的过程中,他们发展出体系宏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请分别写出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和最终完成的法律文献。
(3)英国是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素有“议会之母”的称誉。在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确立了怎样的政体形式?
(4)美国独立后确立了共和政体和联邦制度。请概括美国和英国政治体制的相同点。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我国先进的技术成就和在天文、数学、化学、医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向东传播到朝鲜和日本,向南传播到印度;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到波斯、阿拉伯,并且扩展到欧洲,历史上称其为“东学西渐”。后来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开始出现“西学东渐”,鸦片战争后,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相同点。
(2)比较“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不同点。
(3)通过上述比较,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法西斯主义给全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读下图并完成问题:
图1 正在燃烧的德国国会大厦 图2 讽刺德军开进莱
茵非军事区的漫画
图3 军国主义化的日本少年 图4 南京大屠杀中的一幕
(1)上图分别说明了法西斯主义的哪些特点?
(2)20世纪30年代,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给国际局势带来了哪些重大影响?(3)反法西斯国家为了扼制、打击法西斯主义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有何启示?
(4)有人说:“法西斯主义实质上也是一种恐怖主义。”你是怎样理解的?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从地理环境上说,我们是无法分离的。我们不能把各地区从彼此的位置上挪开,也不能在它们之间筑起不可逾越的城墙。……我们不是敌人。我们之间感情纽带,或许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那一根不可思议的回忆之弦,从每个战场和爱国志士的坟墓,伸展到这片辽阔土地上每一颗充满活力的心房和每一个家庭,只要我们本性中的善念再度、而且一定会加以拨动,它们终会重新奏出响亮的联邦协奏曲。”——林肯总统1861年就职演说
材料二:内战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该法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三:邓小平说:“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材料四: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
请完成:
(1)材料一说明在美国内战中林肯的目标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感情纽带”指什么?
(2)材料二的宪法条文坚持了什么原则?
(3)材料三与材料一所强调的共同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强调这一原则的历史依据。
(4)材料四的宪法规定与“一国两制”的方案是何关系?材料四与材料二有何相同点?
从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嘉庆年间,英王遣使来华,意欲与中国建立外交、通商关系,嘉庆皇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朝,始称向化也。”
材料二: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就中国提出收回山东权益的要求作了一个结论,他说:“我们参加世界战争,主要目的就是维持条约的神圣,中日两国既有1915年5月25日的中日协定于前,又有1918年9月24日换文于后,英法等国与日本所订的条约又有维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义务。在这种情形下,山东问题似无法变更!”
——《北洋军阀史》
材料三:(1943年)美国和英国磋商,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以增强中国对日作战的效能”。……美英取消1901年中国政府与他国政府,包括美国、英国政府在北京签订的协定书……交还在中国的租界,放弃在中国领水内关于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
——《中国现代史》
材料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变化动地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
——《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请完成: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山东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巴黎和会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权益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分析其原因。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原因。
美国从建国到迅速崛起为世界强国,大约只用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这实在是一个奇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对美国发展各有什么重要影响?
(2)移民对美国崛起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历史上有哪几种重要的移民形式?对美国社会发展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也是美国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试举三例说明200多年来美国是怎样抓住有利的国际环境加快自己发展的。
读下列两幅图片,完成问题:
图1 唐朝长安城 图2 日本平城京
(1)据图1画面所示,指出唐朝长安城市建设的突出特点。并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唐朝长安城商业繁荣的原因。
(2)从图2画面所示可以看出,日本平城京与唐朝长安城在建筑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试简要说明出现这一相似现象的原因。
(3)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再举三例史实说明唐朝文化对当时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的重要影响。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英法等资本主义大国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实行妥协退让政策,概述英法等资本主义大国实行妥协退让政策的表现和危害,分析后来英法等资本主义大国抛弃妥协政策的主要原因。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英法等资本主义大国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实行妥协退让政策,概述英法等资本主义大国实行妥协退让政策的表现和危害,分析后来英法等资本主义大国抛弃妥协政策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先后召开会议八百余次。这些会议从整体反映了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艰辛而又光辉的历程,其中七届二中全会、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请完成:
(1)分别指出上述三次会议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具有延续性的决策。(2)上述三次会议在指导党的建设方面先后提出了哪些方针?
27.相比其他诸子百家,儒、法两家的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最深远。据此完成:
(1)孟子与韩非子各提出哪些治国方略?其核心有何差异?
(2)秦汉时期统治者对两家思想各采取怎样的态度?
(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是如何对待儒、法思想的?
阅读下列三幅历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所提问题:
图1 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纺织厂 图2 20世纪初德国最大的克虏伯军工厂
图3 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的汽车工厂
(1)图1反映了德意志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情况?这种新情况对德意志政治提出了什么要求?这一要求是怎样得到满足的?
(2)图2反映德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这对德国政治和外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图3反映了联邦德国工业在二战后迅速发展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邦德国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对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昨电示传播,台民不服闭市,绅民蜂拥入署,哭声震天。二百年来文物之邦,忽沦化外,流离迁徙,谈何容易!其惨自不待言。士勇数十营,誓愿与战,撤时断不肯缴军装。日人登岸,民必歼之。崧力不能禁,请设法告日,不可遽遣人来,来或被戕,官不任咎。此时官自难保,焉能保人?当此万古奇变,祈作设身处地之想,焉能使勿滋事端?非挽各国筹一善处之法,和局仍恐有碍。民急思乱,何事不为?并恐劫他国洋行,杀洋人,毁教堂,广开衅端,此后一日有一日之变矣。无任迫切待命之至。
——唐景崧《致军务处台民不服割地恐激他变电》(1895年4月25日)
材料二:清光绪二十一年十月,日军以4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台南。台湾抗日义军和黑旗军在刘永福指挥下奋勇抵抗。但由于清政府的无耻出卖,台湾抗日军民的财力、物力、人力消耗殆尽,无由补给。
——《国耻事典》
材料三:1942年8月,美国《太平洋关系》一书中提出战后要对台湾执行“国际共管”。同年11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宣布:“中国应收回东北、台湾及琉球。”立法院长孙科指出:“台湾为中国重要失地之一,若不能收复,绝不能承认国际公约的公平与合理。”1943年,中、美、英在《开罗宣言》中宣布:“日本在中国攫取的一切土地,包括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无条件收复。”
——《中华民国史》
请完成:
(1)据材料一,指出唐景崧的电文中反映了当时台湾出现怎样的局势?造成这种局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特点及反割台斗争的具体困难。(7分)
(3)据材料三,概述材料中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在台湾问题上,材料三表明了国民政府怎样的态度?(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