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年代 |
农业税 |
非农业税 |
997年 |
2 408.1 |
1 567.7 |
1021年 |
2 641.2 |
3 874.0 |
1077年 |
2 021.3 |
5 117.2 |
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
D.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政策松动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分别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三国宪法的相同点主要有( )
①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成熟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③议会都是两院制 ④促进了本国社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B.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 |
C.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 B.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
C.分封制和宗法制 | D.宗法制和郡县制 |
在1925年毛泽东在一首词中写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一时期,毛泽东“激扬文字”主要表现在
A.写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B.写出《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
C.发表《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 |
D.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和《论十大关系》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 )
A.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 |
B.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 |
C.从维新运动到义和团 |
D.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 |
对下表信息解读准确的有( )
近代中国外债情况
|
款项数目 |
总额 |
清政府 |
210项 |
18亿银元:为赔款借款占61%;实业借款占28.7% |
北洋政府 |
633项 |
15.56亿银元:军政借款占64.4%;实业、教育借款占35.5% |
国民政府 |
108项 |
28亿银元:军政借款占86.77%;实业、教育借款约占8.26% |
①非生产性开支成为外债的主体 ②为近代工业发展筹集部分资金
③北洋时期款项最多、数额最大 ④列强对华经济渗透的手段之一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
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
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
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
学者信力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兵荒马乱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最为开放和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时代……是一个黄金的时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材料反映的是( )
A.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 B.儒家思想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
C.我国传统主流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 D.促使“三教合一”现象出现 |
“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最根深蒂固的结构”。以下史实能够佐证该观点的是, ( )
A.列宁时代实行固定粮食税制 |
B.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 |
C.邓小平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斯大林时代建立集体农庄 |
下表所示“柏林危机”一共有三次,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爆发时间 |
原因 |
结果 |
1948年6月 |
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 |
1949年5月苏联宣布解除封锁 |
1958年 |
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 内撤出西柏林驻军 |
以苏联让步完结 |
1961年 |
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 |
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 |
A.尽力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B.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C.柏林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
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
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 |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
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是文学和美术的主流。下列各项作品中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是( )
A.《人间喜剧》、《日出·印象》 | B.《巴黎圣母院》、《自由引导人民》 |
C.《大卫·科波菲尔》、《格尔尼卡》 | D.《等待戈多》、《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转化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第一次成功实践了这一观点的是
A.第一国际 | B.巴黎公社 |
C.俄国十月革命 | D.新中国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