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罗马法内容丰富,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习惯法→成文法→万民法→公民法
B.成文法→万民法→公民法→自然法
C.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
D.习惯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行的成功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年~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
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商业周刊》在评论50年代某次重要国际会议时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粉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关于这次会议正确的认识是

A.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会议与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有关
C.会议是指万隆会议
D.会议使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正常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体现该主张的美术流派属于(   )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3年《东风杂志》:“(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指(    )

A.取消商品贸易 B.允许自由贸易
C.实施计划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
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获释后孙中山在英国待了九个月,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这九个月的经历最有可能刺激孙中山萌生的思想主张是(   )

A.民族革命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社会革命思想 D.政治革命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最根深蒂固的结构”。以下史实能够佐证该观点的是,    (    )

A.列宁时代实行固定粮食税制
B.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
C.邓小平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斯大林时代建立集体农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所示“柏林危机”一共有三次,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爆发时间
原因
结果
1948年6月
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
1949年5月苏联宣布解除封锁
1958年
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
内撤出西柏林驻军
以苏联让步完结
1961年
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
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

A.尽力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B.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C.柏林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

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是文学和美术的主流。下列各项作品中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是(   )

A.《人间喜剧》、《日出·印象》 B.《巴黎圣母院》、《自由引导人民》
C.《大卫·科波菲尔》、《格尔尼卡》 D.《等待戈多》、《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第三、四等级的公民终日为工作、糊口而奔波忙碌,无暇参加正常的政治生活,到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雅典为马其顿征服。材料折射出

A.战争破坏了雅典等级制 B.雅典公民集体意识丧失
C.雅典民主政治的程序烦琐 D.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遭破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