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其根本目的在于( )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 | 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
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 D.为复辟帝制作舆论准备 |
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二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是着眼于( )
A.学术上,洪破除迷信,曾尊孔扬孟 |
B.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
C.民族上,洪进行排满革命,曾效力于满族政权 |
D.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
假如要给“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思想”“走向共和”加个主题的话,以下最恰当的是( )
A.走进近代社会 | B.开启民主政治 |
C.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D.地主阶级的探索救国之路 |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用西学的“移花接木”的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
马克思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有句名言:“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符合这一评价的政治力量是 ( )
A.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派 |
B.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 |
C.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资产阶级激进派 |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为“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与累积,又是现存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而文化反过来又能给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带来巨大的影响。”下列文化现象与商业的发展关系密切的是( )
①《诗经》的出现 ②楚辞的盛行 ③宋词的兴盛 ④话本的兴起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人丁兴旺是国治邦安的表征之一,所以健身除病的传统医学十分发达。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的特征是( )
A.重经验 | B.重实用 | C.重自然 | D.重血统 |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
D.经济停滞倒退 |
“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
A.《孟子》 | B.《庄子》 |
C.《韩非子》 | D.《道德经》 |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君主无为而治 | B.强化血缘等级 |
C.推行礼乐仁政 | D.实行严刑峻法 |
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
A.阶级立场不同 |
B.政治主张的分歧 |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
D.社会性质的差异 |
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由此形成的思想是( )
A.经世致用思想 | B.君主批判思想 |
C.自由平等思想 | D.重农抑商思想 |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于是,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
A.君权神授 | B.德主刑辅 |
C.天人感应 | D.三纲五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