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其气势宏伟,工艺精湛而享誉世界。其中二号铜车马更是出类拔萃。阅读材料:
二号铜车马总共由3462个铸件组成,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篷盖不仅面积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为0.4厘米,薄的地方仅有0.1厘米,再加上篷盖、伞盖,都有一定的弧度,是在科技发达、设备齐全的今天也并非易事。铜马的笼头,它是由82节小金管和78节小银管连接起来,每节扁状金银管长仅0.8厘米,一节金管与一节银管以子母卯形式相连接,其精细和灵活程度较之现代的表链毫不逊色。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那马脖子下悬挂的缨络,这些缨络全是采用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铜丝制作的。尤其是以铜丝组成的链环,是由铜丝两端对接焊成,对接面合缝非常严密。仅0.5毫米的铜丝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制作?采取什么样的工艺焊接?目前还是一个谜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举例说明二号铜车马的建造特点。
(2)二号铜车马有怎样的历史价值?
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区域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
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 | B.呈现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姿态 |
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 | 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 |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娃和瑟诺波斯所著的《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
A.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
B.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
C.历史是心理状态的反映 |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
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 | 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 B. | 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
C. | 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 D. | 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
郭沫若曾写道:“洹水___________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上文中的___________应填入( )
A.偃师 | B.安阳 | C.镐京 | D.咸阳 |
见下图,传说中的上古神兽——獬豸,早期多为独角羊的形象,秦汉以后,人们一改獬豸早期温顺的形象,将狮、虎及豹的某些特性揉入獬豸的形象之中,与原有的被人们赋予的能辨曲直等特性结合在一起。中国人赋予獬豸形象的变化表明
A.社会审美思潮发生变化 |
B.人们渴望司法公正、严厉 |
C.古代雕塑技艺不断进步 |
D.中央集权政治达到了顶峰 |
“西藏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朝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所建,清代重修。‘布达拉’,梵语为佛教圣地。”这则材料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有…………( )
①藏族在唐时称吐蕃 ②唐蕃和亲
③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 ④藏族文化在中国和世界文化中占重要地位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③④ |
有人家中悬挂一副字画,如下图,是前人临摹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上的一段卜辞,内容是:“丁丑卜,戆贞:今者王登人五千征土方,受之佑”。根据这则材料我们可以判断
A商代已经使用干支纪年法
B.这幅字画可能是东汉时期的人临摹的
C.卜辞是商代的迷信活动,所以卜辞没有史料价值
D.临摹甲骨文是近代文人的一种艺术创作
“敦煌飞天就是画在石窟中的飞神,它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是不长翅磅的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根据上文,无法推出的结论是( )
A.敦煌飞天的形象在唐朝时期开始形成 |
B.敦煌飞天文化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 |
C.飞天文化可能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
D.飞天文化进入中国后经历了本土化的过程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灵渠位于今广西兴安附近,是一条连接湘江与漓江的人工运河。在湘江中用巨大的石头垒成前锐后钝的分水坝,将湘江水一分为二,一支由南渠引入漓江,一支沿北渠回流入湘江。南北二渠总长34千米,构成灵渠的主体。
这条于公元前214年建成的运河,分湘入漓,北水南调,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开拓了南北水运通道,"溉田万顷",为秦国随后深入岭南的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为秦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等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代修筑的长城,故迹已难探寻,而这条在近代被称作"兴安运河"的水道,历代修缮利用,"皆循其故道,因时而损益之,终不能独出新意,易其开辟之成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灵渠被确定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灵渠的历史作用。
《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A.依据充分,结论正确 | B.依据不充分,结论正确 |
C.依据充分,结论错误 | D.依据不充分,结论错误 |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与兵马俑、北京人、马王堆汉墓齐名。1973年,在距今7000多年的遗址中,出土了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漆器、水井遗迹,象牙雕刻,以及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据此,在河姆渡遗址还可以发现( )
A.玉制礼器 | B.大型墓葬 | C.陶猪形象 | D.古城遗址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一:以下是几组描写长城的文句: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 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 ——毛泽东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
“爱我中华,修我长城!”
——邓小平
材料二:辛报讯 “作为人类文明标志的万里长城,如今可辨认的墙体只剩下不到1/3,还有1/3的部分是由石头堆和土堆组成的城墙遗址,另外1/3还多的部分已经完全消失。”昨天下午,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眺望着远处的八达岭长城沉痛地对本报记者说。
——摘自《历史风云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如何修筑“新的长城”。
(2)有人认为长城是“闭关锁国”限制发展的产物,有人认为长城是对外交流的“桥头堡”。你认为呢,简述理由。就长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环境保护提出若干条建议。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平遥古城遗产是由诸多文化要素构成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平遥古城文化遗产要素构成
自然景观 要素 |
人文景观要素 |
非物质文化要素 |
|||
黄土地、河流和农田等 |
商业建筑 |
宗教建筑 |
政治建筑 |
生活建筑 |
地方手艺、宗教信仰和社会传统等 |
票号、店铺 |
文庙、武庙、城隍庙、清虚观 |
城墙、县衙 |
民居 |
--根据高祥冠《平遥古城的原真性保护探讨》一文中的相关图示改编
材料二 平遥票号在……创立之后的长达100多年的历史中,以其雄厚的实力,一度执全国金融之牛耳。
--张桂泉《平遥古城》
材料三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自然景观要素和非物质文化要素在平遥古城遗产构成中的各自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平遥古民居的主要建筑特色。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平遥金融业的历史地位。
(3)有人认为,平遥古城只是在票号方面独树一帜,其他要素在全国许多地方也有,因而这一文化遗产的特色有限。据材料一、三,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化遗产完整性的角度,对这一看法进行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