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能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来源: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测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朝时,“三教合一”的表现包括
①诗人王维亦官亦隐②自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③大儒王通认为“三教可一”,倾向于以儒为本,吸纳佛、道思辨思想④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人儒”的思想经历

A.①② B.③④ C.③ D.①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清朝设置军机处
来源:人民版必修一基本测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来源:人民版必修一基本测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语》日:“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反映出封建教育的本质目的是

A.提高臣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 B.传承儒家学说等传统文化
C.鼓励臣民通过学习实现人生理想 D.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
来源:封建教育的本质目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来源:“仁”、“礼”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了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一一黄仁字《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韩国不仅把忠孝一致作为儒教的行为模式,而且通过风俗礼仪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身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然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一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2)据材料二分析,韩国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内容? 对本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近年来,“孔子学院”相继在韩国、法国等世界许多国家开办,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结合儒家思想特点和当前的国际形势,分析“孔子学院"为什么能在许多国家开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法制建设至隋唐时代,以《唐律疏义》为标志,确立了中华法系“以礼入法”“礼法合一”的特色。《唐律疏义》体现的观点是                                (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生活方式属于信息社会特征的是                                 (    )

A.群居 B.村落定居 C.城市化 D.城乡一体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的差异性目前已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不同文明的碰撞和交融,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文明。“欲求超胜,必须会通”, 借鉴、继承与创新是各地区各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亘古常新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文化的优秀精华:
忠于民族、国家,追求全民利益的爱国主义价值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重视精神境界的提升,追求崇高的理想人格:儒家强调人格价值、道德价值高于生命价值、物质价值。“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孔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提倡仁爱,强调人际和谐:“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兼爱”、“非攻”“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重视人伦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协调,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儒家重“信”为立身处世的基础。传统道德提倡“仁、义、礼、智、信”;“亲、慈、友、义、恭、序、信”如敬老爱幼、孝敬父母、诚实守信等就是人伦关系传统要求。
重视道德品质的修养和以事论理、以史为鉴的道德教化方法:儒家提倡自我道德修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知行合一”。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   
材料二韩国不仅把忠孝一致作为儒教的行为模式,而且通过风俗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国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自《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材料三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说“导致中国落后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                 ——《中西对比500年》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涵?
(2)根据材料二,韩国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优秀成份?这些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对韩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是什么?结合明清有关历史,论证材料三费正清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通过和平友好的交往方式不断地传播到周边国家,并且逐步走向世界,为亚洲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汉武帝时期人。公元前139年,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居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
(1)张骞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依据。
材料二
(2)丝绸之路是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通道。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的丝绸之路比汉朝有了哪些新发展?通过丝绸之路,古代中国向世界传播了哪些重大文明成果?(请从物质交流、生产技术和科学发明方面各举一例。)
材料三 所谓“文化圈”,是指某一大的地区以某种特定民族的文化为母体文化,不断创新发展、衍生。也就是说,这一地区各国的文化虽然各具民族特色,但最初的文化源是相同的。人们习惯上讲的西方基督教文化圈、中东伊斯兰教文化圈以及印度文化圈等,就是这个意思。中华文化圈包括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广大地区,是东方文化中最大的一个文化圈。这种文化共同体的出现,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大体从公元前3世纪即中国的战国时期开始涌动,至公元7世纪左右基本形成,对世界文化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南开大学李喜所《“中华文化圈”的时空解读》
(3)中华文化圈大约形成于中国古代哪一朝代?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后,采取“内安诸夏,外抚四夷”的策略,积极同海外各国发展友好关系,郑和则是忠心耿耿地执行朱棣“宜德化而柔远人”对外和平友好政策的外交使者。他以文明古国的风度和卓越的见识,尊重不同国家的宗教信仰和地方风俗习惯。郑和所体现的和平友好诚意和他超凡的外交才智,深受亚非各国的信任与欢迎。作为我国历史上走向世界的先驱,其不可磨灭的功绩在于:提高了明王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发展了明朝与海外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创了华侨开发东南亚的新时代。亚非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各国人民和广大华侨,世世代代对郑和都极为崇敬和爱戴,长期以来对这位举世闻名的友好使者,尊为神明,敬奉崇拜。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过怎样的外交原则?有何重大意义和影响?
材料五  19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初期传入的中国文化的研究很热心。伏尔泰(1694—1778)赞扬中国的历史记载说:“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狄德罗(1713—1784)称赞儒学政治,“只需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
(5)启蒙思想家从什么角度评价中国文化?这些评价有何特点?结合当时法国与中国的社会状况,分析具有以上特点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生活在二十世纪九○年代,对于传统文化应抱有怎样的态度?不妨听听当今学者的意见,他们普遍认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A.传统与现代是互不相容的抽象观念,追求现代即需抛弃传统
B.认识传统,深入检讨,方有助于现代的发展
C.否定传统,勇于舍弃,方有助于现代的发展
D.传统与现代只是时间前后的划分,从内容上看并无不同
来源:2010年台湾模拟考试试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它们的产生虽然在时间上有先后差异,但是在地域上却有相似之处,它们都起源于:

A.亚洲 B.非洲 C.美洲 D.欧洲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是反映一个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三 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
材料四  2008年1月11日《齐鲁晚报》报道,经69位院士联合倡议、百位专家七年论证,中华文化标志城最终选址在山东济宁九龙山……九龙山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市和邹城市之间,两城相距仅20公里。它的东面是孔子出生地,西面是孟子出生地,北面是黄帝出生地,是感召凝聚炎黄子孙的根基所在。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2)归纳材料二、三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分别是什么?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持态度的原因。
(3)据材料四概括济宁九龙山被选为中华文化标志城的依据是什么?

来源:2009年滨州市高二水平检测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其主要依据是

A.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
B.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
C.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D.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
来源:2009年高二历史试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三星堆文化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