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和扶植小农经济,其主要目的是( )
A.发展农业生产 | 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
C.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 D.保证政府的财源和兵源 |
下列表格内容反映了中国15-16世纪农业生产的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
A.南北经济差异逐步扩大 |
B.北方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
C.自然条件决定经济发展 |
D.南方农业生产效率高于北方 |
《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荼蓼朽止,黍稷茂止。”(《周颂·良耜》);“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小雅·大田》)。这些诗句反映了西周( )
①出现了小型青铜农具②懂得沤制绿肥③懂得治虫灭害④强化社会治安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据《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盗窃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该现象
①反映了养牛成本较高 ②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落后性
③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④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B.封建制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C.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有所提高 | D.诸侯国争霸需要发展生产 |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反映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 )
A.简单协作 | B.小农经济 | C.庄园经济 | D.商品经济 |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 )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
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
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 )
A.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 | B.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 |
C.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 | D.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 |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
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的是( )
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 | B.推动水利的兴修 |
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 |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
中国古代耕犁已相当完善的标志是( )
A.耦犁出现 | B.犁壁出现 | C.耧车出现 | D.曲辕犁出现 |
中国古代小农生产最基本的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 B.铁犁牛耕 | C.石器锄耕 | D.个体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