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战国时期,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主要表现是

A.修建都江堰 B.创制筒车
C.开沟排水 D.创制水力风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耜耕 B.石器锄耕 C.火耕 D.铁犁牛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    )

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
A.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 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 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C. 商品经济的发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动力的革命是指(  )

A.铁器时代的到来 B.牛耕的使用
C.铁器的使用 D.灌溉事业的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该图描绘了我国古代的播种工具,下列现象与其发明者无关的是 

A.耦犁的推广
B.翻车的发明
C.代田法的推行
D.条播机雏形的出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到的关于 战国时期的资料,指导教师认为它不能当成原始史料使用。其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农业劳动的场景 B.使用的生产工具
C.“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 D.文字的字体与书写方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1—1839年……中国以技术成就农业经济的辉煌,但也陷入‘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姚余栋《重燃中国梦想:中国经济公元1—2049年》)这里的“‘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是指中国古代农业

A.是世界上最发达的 B.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是高技术下的低效率生产 D.是简单协作的循环再生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   )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从井田制到均田制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

A.土地制度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B.土地从国家所有彻底转变为私人所有
C.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实现了完全分离
D.集体劳作到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生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井田制的解读主要有以下观点:是奴隶制度下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制度下的农村公社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土地领主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家族公社制或农村公社制。造成上述分歧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A.西周土地买卖频繁难以定性
B.历史可以凭主观随意分析
C.百家争鸣的需要
D.史料证据匮乏与多元史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文中描述的工具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中国秦汉至唐初城乡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A.乡村自给自足状态被打破
B.城乡之间交流日益频繁
C.城市政治中心功能显著
D.城乡之间道路四通八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