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以下选项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话”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汉朝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B.唐制瓷业技术高超,已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C.宋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
D.明清两朝推行“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贸易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析下面人口简表,导致人口户数剧减的主要原因是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人口户数
人口指数
太祖开宝九年
976年
3090504
100
仁宗庆历八年
1048年
10723695
346
徽宗大观四年
1110年
20882258
676
高宗绍兴三十年
1160年
11375733
368
光宗绍熙四年
1393年
12302873
398

 
A.政治形势          B.生产力水平
C.社会动荡          D.思想文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汜胜之书》成书于西汉,现存3700多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记载有“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等等。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   )

A.划分田地 B.因地制宜
C.精耕细作 D.优选种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学者徐复观先生曾说:“在世界古代文化各系统中,没有任何系统的文化,人与自然曾发生过像中国古代那样的亲和关系。”下列材料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

A.“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
B.“数置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C.“天与人不相胜也”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两图反映的的工具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的多样性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发展进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关于这首古诗,下列表达最准确的是

A.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
B.揭示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
C.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
D.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指出:“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他们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马克思反对皇权主义
B.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C.小农人数众多却互不来往
D.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材料能反映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是  

A.《诗经》描述“千耦其耘”
B.《汉书·食货志》记载“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C.白居易《朱陈村》描述“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D.《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授田者,名为雇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B.农村经济商品化
C.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D.封建地租货币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者指出“公元十世纪以前,黄河的水流基本上安稳而平静,而东汉至唐末,仅有四十个年分有决溢的记载;但唐末至近代,黄河大小决溢达一千五百余次,不再是一条安稳平静的大河”从宏观的角度看,有关黄河的变化,下列解释何者妥适?(      )

A.古代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森林、草原比较完整。唐代以后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B.唐代以后,历史重心往东移,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荒废,逐渐淤塞,泥沙集于黄河
C.安史之乱后,南方各方面的发展均超过北方,水利工程集中于南方,黄河已遭遗忘
D.黄河的决堤是因农民与水争田,不断在河边修筑围田、圩田,破坏自然生态的结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淮之民)其十之一,则坐拥一县之田,役农夫,尽地利,而安然食租衣税者也。”上述现象有利于(   )

A.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B.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C.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D.推动租佃关系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熙三十九年苏州踹匠(又称“踏布匠”)由于包工头克扣工钱罢工将近一年,最后是以清政府的司法介入暂告结束的。康熙五十四年踹匠再次罢工,要用增加的工价,办理普济院、育婴堂,并建立“踹匠会馆”。清政府以 “无籍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立石严禁。这反映该历史时期

A.罢工仅仅以经济目的为主 B.政府执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
C.政府立法以管理官营手工业 D.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