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期综合练习01文综历史试卷

下图为某一历史时期的地图,在该时期地区①所出台的新政策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相地而衰征
C.为田开阡陌封疆 D.开科取士
来源: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期综合练习01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来源: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期综合练习01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
①西周实行宗法制
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③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
④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来源: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期综合练习01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省,宰相之府,所以临百司、统万机、定谋画、出政令,佐天子以安天下者也……□□,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处的文字应该是(   )

A.中书 B.尚书 C.门下 D.内阁
来源: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期综合练习01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办,上至朝政大事,下到市井百态,包括各国风俗、火车轮船及声、光、化、电等近代科学知识均有报导。多为一事一画,上文下图。“故士大夫可读也,下则贩夫牧竖,亦可助科头跣足(意:无拘无束)之倾谈;男子可观也……螓首蛾眉(指女子),自必添妆罢针余之雅谑。”该刊物(   )
①注重读者群体的广泛性         ②反映了西学东渐浪潮
③呈现形式通俗、平易           ④在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期综合练习01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說、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著”。上述宣言开始的运动(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C.发展成为波及全国的爱国浪潮
D.将国民革命运动推向高潮
来源: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期综合练习01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80年代,我国率先在农村进行改革,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

A.实现统一经营,适应国家工业化要求
B.克服平均主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D.变革土地所有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来源: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期综合练习01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航路的开辟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主要是因为?以下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欧洲商人同世界开始了更为直接、广泛、频繁的商业联系
B.欧、亚、非洲之间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C.欧洲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亚洲、非洲、美洲沦为了西欧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来源: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期综合练习01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反映以下三项特征的法律文件是(   )

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
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工业革命对政治的推动

 
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来源: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期综合练习01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表反映的是美国20世纪某一经济指数变化的情况,对a区间趋势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a

 

A.通货膨胀加剧,社会购买力下降

B.大量提供就业机会,导致失业减少
C.大量销毁农产品,导致价格降低
D.兴建公共工程,减少政府支出

来源: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期综合练习01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4年,欧共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表明(   )

A.欧共体成为经济政治实体 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C.世界多极化局面已经形成 D.西欧力求摆脱美国控制
来源: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期综合练习01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

A.商周遗址中出土了青铜农具,说明当时农业中普遍使用青铜工具
B.阿里仿效欧洲国家建立了行政机构,表明埃及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C.1841年-1903年清朝关税在总税收中所占比例从11%增至32%,说明清朝财政收入的结构发生变化
D.赫鲁晓夫时苏联谷物年均产量与1945—1953年相比增加了62%,说明苏联工农业比例失调问题得到解决
来源: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期综合练习01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全球视角看国家发展和外交制度。

材料一   西欧9-13世纪是封建庄园兴盛时期,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为城市贵族。教会虽然在文化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但教会并不能完全扼杀人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渴望。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做“世俗的拉丁诗”。
——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1)结合所学,概括11-13世纪的西欧和中国宋元时期的共同之处。
材料二

首脑外交是指国家元首或政治首脑亲自参与的外交活动,这种外交形式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外交活动多由君主所垄断,君主都是以个人身份从事外交活动。在古代中国,君王视中国为天下中心,要求周边国家遣使朝贡。
到近代,随着国家主权等观念的出现,否定了朕即国家的概念和私人外交权,外交活动主要由职业外交人员来开展,职业外交的基本精神就是法治精神,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减少了人治因素。中国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也逐渐产生了职业外交。
进入20世纪,在世界大战的诱发下,出于讨论战争和战后世界重建问题的需要,首脑外交又日益流行起来,例如二战期间美苏英首脑聚首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战后首脑外交并未结束,而是在两极对峙中发展为一种成熟的外交实践形态。从1955年美苏首脑第一次会晤,媒体开始正式使用首脑外交一词,但是当时所报道的首脑外交仅限于指东西方大国间的外交。

1943年蒋介石与英美首脑举行开罗会议,这是近代中国首次参与重要的首脑外交活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现代化交通工具使首脑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对外访问,同时通过现代通讯设备使首脑在离开国家以后仍然能够保持对国内的有效领导,加之人类面临的许多共同问题也要求各国首脑广泛接触。首脑参与外交活动与日俱增,甚至大有取代职业外交官之势。
2014年,中国第二次举办APEC会议,21位经济体成员领导人就亚太和平、国际金融稳定、应对埃博拉疫情等问题进行了会晤。

 
(2)结合所学,解读首脑外交的发展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结合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相关史实,说明在中西文明的交融中,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是如何取得社会进步的。

来源: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期综合练习01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部分,中国自古至今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

阅读上图,概括古代农业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导致变化的因素。

来源: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期综合练习01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洲自近代以来,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区域之一。
宗教改革中“教产”变为“俗产”,剥去了这部分财产所有权的神圣灵光,如荷兰把被没收的教产实行大拍卖,售与城市商业资产阶级和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大农场主。
马克斯·韦伯评价新教“对于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的那种生活态度的扩张肯定发挥过无比巨大的杠杆作用”“它哺育了近代经济人”。新教伦理认为研究自然现象是促进赞颂上帝的—种有效手段,只要能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在上帝眼中就是善行。
——摘自《十六世纪西欧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对欧洲经济的影响。

来源: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期综合练习01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