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B.农村经济商品化
C.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D.封建地租货币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汜胜之书》成书于西汉,现存3700多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记载有“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等等。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   )

A.划分田地 B.因地制宜
C.精耕细作 D.优选种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哪些语言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③肥田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
④且溉且粪,张我禾黍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
C.赋税制度重大改革 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指出:“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他们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马克思反对皇权主义
B.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C.小农人数众多却互不来往
D.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者指出“公元十世纪以前,黄河的水流基本上安稳而平静,而东汉至唐末,仅有四十个年分有决溢的记载;但唐末至近代,黄河大小决溢达一千五百余次,不再是一条安稳平静的大河”从宏观的角度看,有关黄河的变化,下列解释何者妥适?(      )

A.古代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森林、草原比较完整。唐代以后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B.唐代以后,历史重心往东移,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荒废,逐渐淤塞,泥沙集于黄河
C.安史之乱后,南方各方面的发展均超过北方,水利工程集中于南方,黄河已遭遗忘
D.黄河的决堤是因农民与水争田,不断在河边修筑围田、圩田,破坏自然生态的结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的。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篇章。请问这一时期黄河安流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黄河中游西侧多属胡人居处,变农为牧
B.北方胡人政权重用汉人,不乏水利专家
C.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
D.北方朝廷政治清明,治理黄河成效显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井田制的解读主要有以下观点:是奴隶制度下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制度下的农村公社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土地领主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家族公社制或农村公社制。造成上述分歧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A.史料证据匮乏与多元史观
B.历史可以任人诉说
C.百家争鸣的需要
D.西周土地买卖频繁,难以确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析下面人口简表,导致人口户数剧减的主要原因是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人口户数
人口指数
太祖开宝九年
976年
3090504
100
仁宗庆历八年
1048年
10723695
346
徽宗大观四年
1110年
20882258
676
高宗绍兴三十年
1160年
11375733
368
光宗绍熙四年
1393年
12302873
398

 
A.政治形势          B.生产力水平
C.社会动荡          D.思想文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

A. 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 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 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 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两图反映的的工具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的多样性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发展进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司马迁在《史记8226;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漕渠 C.都江堰 D.白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淮之民)其十之一,则坐拥一县之田,役农夫,尽地利,而安然食租衣税者也。”上述现象有利于(   )

A.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B.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C.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D.推动租佃关系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