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
A.众人集体生产 | B.田庄规模生产 |
C.个体农户耕作 | D.官府募民耕作 |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 B.流民问题严重 |
C.土地兼并缓和 | D.自耕小农衰退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 B.耜耕 |
C.石器锄耕 | D.铁犁牛耕 |
中国古代典籍中有“田里不鬻(yù,卖)”的记载。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
A.夏商时期至西周时期 | 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 |
C.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 | 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 |
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
①宗法观念 ②自然经济 ③皇权专制 ④理学思想 ⑤社会习俗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③④⑤ |
《汉书·食货志》记载:“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材料包含的信息有
①商鞅之法废除了井田制 ②商鞅之法后土地可以买卖
③土地可以买卖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④商鞅之法不利于国富民强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地区官府曾多次颁布严禁杀牛的禁令。南齐武帝时,戴僧静为北徐州(今江苏徐州)刺史,他“买牛给贫民耕种,甚得荒情”。这反映了( )
A.古代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 B.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
C.当时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 D.当时牛耕得到积极推广 |
“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那时的农民,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6页)教材此处同时使用“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两个概念;下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个概念的含义完全相同 |
B.两个概念没有关联 |
C.前者偏重生产结构,后者偏重生产结果 |
D.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说明 |
下图为嘉峪关地区出土的魏晋时期画像砖,据此可以判断当时
A.我国北方开始出现铁犁牛耕 |
B.西北地区农耕技术全国领先 |
C.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得到推广 |
D.我国古代犁耕技术已经定型 |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
D.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
《全球通史》中提到“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开始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B.开始实行分封制 |
C.中央集权制确立 | D.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
《后汉书》有载:(工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古代水利工程)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 B.当时农作物种类较多 |
C.当时已有铁犁牛耕 | D.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