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在品官“占田荫客令”中,品官按其尊卑(即品第,由第一至第九品)可占田(图8),荫亲属及非亲属(即佃客和衣食客)。官吏无论占田多少,所有官吏和他们的亲属,可免除一切课、役。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西晋时期
A.士族地主享有等级特权 | B.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强 |
C.租佃关系开始产生 | D.中央集权受到侵蚀 |
《宋会要辑稿》载:“(宋高宗时)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田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这说明( )
A.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土地的大规模开发 |
B.生产技术的进步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
C.生产技术的进步增加了地主的收入 |
D.生产技术的进步并不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下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年 (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据此可以推断( )
A.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 |
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
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
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
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下列中国古代农业耕作工具和技术发明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④③ | B.②①③④ |
C.②③①④ | D.③②①④ |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经营更趋市场化 | B.减少犁耕依赖 |
C.生产日趋专业化 | D.注重精耕细作 |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右图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经营更趋市场化 | B.减少犁耕依赖 |
C.注重精耕细作 | D.生产日趋专业化 |
宋代以首都开封为代表的很多城市,流动人口远高于当地户籍人口,称为“浮客”。宋仁宗时,“今之浮客,佃人之田、居人之地者,盖多于主户”,“天下废田尚多,民罕土著,或弃田流徙为 闲民”。这说明宋代( )
A.户籍制度难以为继 |
B.农民社会地位下降 |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
D.农业经济走向衰落 |
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
明朝万历年间,我国东南地区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这些现象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促使农业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B.促进佃农地位的提高 |
C.促使佃农所受地主剥削大大减轻 |
D.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
下表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由本表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
|
开凿时间 |
河道走向 |
起止点 |
隋朝运河 |
隋炀帝时 |
以洛阳为中心点 |
涿郡-余杭 |
元朝运河 |
元世祖时 |
呈南北垂直形状 |
大都-杭州 |
A.巩固南方经济重心地位
B.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
C.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
D.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
清乾隆六年(1741 年)全国大小男妇人口超过1亿4300 万;二十七年(1762年)为2亿零40余万;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3亿。面对短时间内的“人口大爆炸”,乾隆帝降谕:“各省丈量田亩及抑勒首(注:强逼自首)报垦田之事,永行禁止,违者以违制论。”反映出乾隆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A.严格限制土地兼并行为 | B.默许民间大量隐匿土地 |
C.严格核定全国土地总量 | D.允许官员大量拥有土地 |
“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
A.正确,因为符合社会史观 |
B.正确,因为符合全球史观 |
C.错误,因为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 |
D.错误,因为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 |
下列生产工具(或生产场景),按最早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A.①③④② | B.④①②③ |
C.①④③② | D.②④①③ |
对表2的解读,正确的有( )
表2 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
时间 |
人口 (百万) |
粮食总产出(千吨) |
种植面积(百万公倾) |
粮食单产 (千克/公倾) |
|
粮食 |
全部作物 |
||||
1400 |
72 |
20520 |
19.8 |
24.7 |
1038 |
1650 |
123 |
35055 |
32.0 |
40.0 |
1095 |
1750 |
260 |
74100 |
48.0 |
60.0 |
1544 |
1820 |
381 |
108585 |
59.0 |
73.7 |
1840 |
①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③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
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