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
A.都江堰 | B.六铺渠 | C.汉渠 | D.白渠 |
“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光武帝在位时,令郡县检核田地,这两个地区竟没人敢认真执行,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连年战争实无良田可言 | B.豪强地主多为功臣皇亲 |
C.地方官吏大都贪污腐败 | D.检核制度早已形同虚设 |
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
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 D.小农经济的特点 |
下列对古代灌溉工具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翻车 ②筒车 ③风力水车 ④高转筒车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①②④③ | D.②③④① |
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怍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
A.刀耕火种方式的普及 | 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 |
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 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
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鼠、牛、虎、兔……等。下面关于十二生肖与古代农业文明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是
A.促进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 B.畜牧业是农业的基础 |
C.有利于安排农事,发展生产 | D.家禽饲养,自成体系 |
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中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是 ( )
A.奖励军功 | B.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度 |
C.废除奴隶主的特权 | D.鼓励耕田织帛,生产多的,免除徭役 |
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 | 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 D.使用水力鼓风冶铁 |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对外开放的思想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促进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普及 |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C.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 D.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