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出我国古代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④ |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一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汉代 | B.曹魏 |
C.唐朝 | D.北宋 |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 )。
A.井田制 | B.均田制 |
C.地主土地私有制 | D.农民土地私有制 |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
C.手工业纺织技术 |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
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社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
B.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
C.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
D.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
四川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 ( )
A.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安定 | B.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 |
C.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 D.川西地区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
秦朝以后,大部分专制王朝都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这是因为( )
A.小农经济是专制统治的基础 | B.小农与皇帝根本利益相一致 |
C.历代帝王大多信奉平等思想 | D.地主与皇帝的矛盾十分尖锐 |
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得出的结论有( )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朝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3025541 |
62.9% |
1122476 |
37.1% |
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数不断上升 ②三个政权控制的总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
③唐朝时南北方人口比例差距开始缩小 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周朝王室的衰落 | B.礼乐制度的崩溃 |
C.铁犁牛耕的出现 | D.宗法关系的疏远 |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集”,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这种现象突出反映了
A.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
B.农民为手工业提供了劳动力 |
C.农民能支配自己全部劳动产品 |
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
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唐代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核心 |
D.节日习俗促进诗歌发展 |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工具应为
A.翻车 | B.木耒 |
C.曲辕犁 | D.筒车 |
史书记载:“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采集经济的出现 | B.畜牧经济的出现 |
C.渔猎经济的出现 | D.种植经济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