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晋语九》载:“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与叔鱼以求直(按:使自己
在争讼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材料表明了( )
A.贵族之间争田的现象逐渐多起来 |
B.奴隶制土地国有制渐遭破坏 |
C.战国时期的政治日趋腐败 |
D.统治阶级制定严酷的法律来保护其阶级利益 |
地主土地所有制在我国封建时代长期占据支配地位,对其缘由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地主土地所有制决定着当时中国社会的国家性质 |
B.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呈不断扩张趋势 |
C.自耕农经济缺乏经济实力 |
D.地主阶级政权是在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
该图是1999年我国发行的汉代《牛耕图》邮票,它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汉代农业动力发生了根本变化 |
B.汉代耕犁更利于调节耕作深度 |
C.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 |
D.中国传统播种技术基本定型 |
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怍
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 |
B.耕作农具比较先进 |
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
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 )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已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如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反映出清代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
B.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
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 |
D.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公民在国内、国际上的流动日益频繁。与之相似的是,西周之前,我国古代人民也过着频繁迁徙的生活。西周之前,古代人民频繁迁徙主要是( )
A.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 | B.由于土地利用率低下 |
C.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 D.由于耕作技术的落后 |
如图,历史文物是文明演进的见证,凝聚着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下列文物制造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③② | C.③①④② | D.①③④② |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
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
《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荼蓼朽止,黍稷茂止。”(《周颂·良耜》);“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小雅·大田》)。这些诗句反映了西周( )
①出现了小型青铜农具 ②懂得沤制绿肥
③懂得治虫灭害 ④强化社会治安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十分重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唱词为“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耕作方式有关( )
A.石器锄耕 | B.刀耕火种 | C.铁犁牛耕 | D.千耦其耘 |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古代中国经济形态的主要影响是导致( )
A.自然经济的产生 | B.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
C.商品经济的活跃 | D.集体耕作方式的出现 |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耕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 B.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
C.刀耕火种、简单协作 | D.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