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社稷”在我国古代既是国家的代称也是国家的象征,“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这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哪一特点(      )

A.以农立国 B.皇权至上 C.以民为本 D.土地国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产技术的革新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从图1到图4表明中国古代耕犁在制作材料和动力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图4所示耕犁的诞生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二 由于17世纪以来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传播,英国成了孕育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最好摇篮。工业革命到来之前,英国就已掀起生产革新的高潮。时人评论说:“几乎每个制造商都有自己的新发明,几乎每一天都有在别人发明基础上的新改进。”
(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项英国工业革命中的新发明。
材料三
(3)指出材料三中图5、图6分别所用的动力及其依赖的能源。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当时工业结构有何影响?(6分)
材料四   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都把科技创新作为走出危机的根本力量,积极备战可能发生的新科技革命,布局未来发展,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基础。例如,日本提出了“ICT新政”,旨在3年内创造100万亿日元规模的市场新需求,推动相关领域的产业结构改革,提升国际竞争力。可以说,围绕新科技革命,一场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新的世界竞争正在全面展开。中国须抓紧行动,以免与新的科技革命再次失之交臂。
——《人民日报》
(4)据材料四分析当前中国应怎样抓紧行动才能避免与新的科技革命再次失之交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的一组壁画。这反映了当时(    )

A.小农男耕女织 B.小农自给自足
C.曲辕犁的推广 D.注重精耕细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间剪纸

材料二 1864年有人记载上海港附近松江、太仓手工纺织业的情况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绫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摘自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1872~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表  

年代
商办
外国人办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资本所
占比重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资本所
占比重
1872~1894年
53
4687
9.6%
103
28000
57.3%
1895~1913年
463
90801
41%
136
103153
46%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分)
(2)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动。根据材料二、三加以说明。(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给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政府政策的引导 B.国家统一的完成
C.生产工具的进步 D.家庭手工业的山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唐时期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其表现是(    )

A.耦犁的推广 B.耧车的发明
C.耕耙耱技术的形成 D.曲辕犁的出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冉耕是鲁人,司马耕是宋人。这能够作为下列哪个结论的证据(    )

A.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B.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C.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D.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魏至唐朝前期,我国曾经实行过一种土地制度,即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服役。这种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均田制 C.私田制 D.公田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飨其利。”该史书记载的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井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利者,农之本也,无水则无田矣。水利莫急于西北,以其久废也;西北莫先于京东,以其事易兴而近于郊畿也”(节选自《农政全书》)。此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

A.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B.精耕细作发展农业
C.因地制宜发展生产 D.富国利民民本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武德七年(624年)颁布了均田法令,规定“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即流移者亦如之。乐迁就宽乡者,并听卖口分(田)。”这反映了唐朝(    )

A.均田制趋向瓦解 B.农民生活日趋贫困
C.小农户自给自足 D.土地买卖的限制放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朝法律有明文规定,严禁屠宰耕牛。北宋初年《宋刑统》规定,“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者徒一年”。到了南宋刑罚更重,“诸故杀官私牛,徒三年”。上述法律规定本质反映出宋朝(   )

A.官方严厉强化法律意识
B.农用动力未有实质变化
C.屠宰耕牛现象蔚然成风
D.农耕经济显现解体迹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    )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D.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句谚语反映的是(    )

A.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B.耕织结合的商品经济
C.铁犁牛耕为主的耕作方式 D.自给自足的市场经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牛耕技术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汉代画像砖上绘有二牛一人耕地的场景
B.近代考古发现,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
C.《齐民要术》写道:“赵过始为牛耕”
D.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认为曲辕犁是古代牛耕技术成熟的标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