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耒”是传说中神农发明的农具,人们约定成俗地将“耒”作为与农具有关的字的部首。常见的有“耕”(用梨松土)、“耘”(田地除草)、“耦”(两人或两牛并耕)、“耧”(播种工具)等等。通过这些汉字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

A.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技术
C.土地私有制度 D.农业管理方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强化 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C.社会政局动荡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梅戏《天仙配》唱词中有“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反映了(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
C.手工工场的生产方式 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精耕细作 B.铁犁牛耕
C.男耕女织 D.刀耕火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

A.均田制 B.井田制 C.屯田制 D.授田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提到的“耒耜”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质主要是(      )

A.青铜 B.骨头 C.铁 D.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一书中提及“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方式不同 B.宗教信仰不同
C.生活习俗不同 D.历史传统不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重要变革,其表现之一是(  )

A.青铜农具的使用和推广 B.出现新型灌溉工具翻车
C.代田法用力少而得谷多 D.农用动力的革命性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朝廷设置江淮转运使,负责粮食北运京畿。这一现象发生于(   )

A.战国 B.秦代 C.东晋 D.唐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时期,人工施肥已受到广泛重视。孟子说:“凶年,粪其田而不足”。荀子认为:“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地”。由此可见(    )

A.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C.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D.农民社会地位低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