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下列选项是某班同学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
B.东汉杜诗发明灌溉工具水排
C.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技术
D.商鞅变法明确规定重农抑商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范仲淹在一篇赋中写道“器以象制,水以轮济,假一毂(gǔ)汲引之利,为万倾生成之惠”,他所描述的工具是(    )

A.翻车 B.筒车 C.水排 D.风力水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

A.精耕细作 B.铁犁牛耕
C.封建土地私有制 D.自然经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民谚称“苏湖熟,天下足”,明代中后期则称“湖广熟,天下足”,民谚的变化实际上折射了(    )

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B.江浙地区的经济衰退
C.湖广经济超越了江浙
D.江浙经济结构的变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盐铁论·水早》中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下列有关汉代农业与铁器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铁器用于农业始于汉代
B.铁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当时的农业生产
C.铁器的使用使农业开始成为“天下之大业”
D.汉代农业生产完全依靠铁制农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著名清官海瑞认为,欲求天下安定,就一定要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这反映出明代(  )

A.土地兼并严重 B.小农经济的弱化
C.商品经济发达 D.井田制得以恢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从该诗中你能得到关于唐代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

A.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耕畜
B.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生活
C.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市场交换
D.男耕女织,手工业与农业结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人定胜天”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下列符合史实的是

A.春秋时牛耕技术普及全国
B.秦朝出现了较轻便的耧车
C.宋代出现能控制耕土深浅的曲辕犁
D.唐代出现农业灌溉工具筒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屑一顾,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晨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    )

A.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
B.乾隆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闹钟
C.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
D.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小农玩物丧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缴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都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
B.理学的形成,满足市民的欲望
C.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
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