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左传》记载:“(鲁国的征税方法)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材料表明了(   )

A.井田制彻底瓦解 B.公田数越来越多
C.均田制不断推行 D.土地私有得到承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材料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史料记载1845年后“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生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这表明政府意在

A.增加财政收入 B.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C.增加粮食产量 D.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墨子·鲁问篇》记载:“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
B.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
C.“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
D.生产关系的变革是自下而上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太祖宝训》指出,“我国家赋税制度已有定制,樽节拥堵,自有余饶。减省徭役,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则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尔户部政当究心,毋为聚敛,以伤国体”。明朝政府推行的这一政策(    )

A.推动了全国统一税制的形成和长期稳定
B.适应了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培植明朝政权的经济基础
D.推动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和农村市场的兴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浙地区,唐宋时期有“东南之田,所种惟稻”,明朝中后期出现“郊原四望,遍地皆棉”,这种变化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消失 B.民众衣食结构的改变
C.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   )

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解决衣食问题
B.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平衡
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更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    )

A.经济作物扩大种植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D.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甲骨刻辞,学者释读如下:“商王帝辛(纣)祭祀大甲,以西伯之事上告,用黍稷之类奉献,因而得到福佑。”从中可以得出

A.“西伯之事”应指牧野之战
B.商代的黍稷种植已相当发达
C.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D.早期政治制度走向完备与成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鞅认为户籍“上有通名,下有田宅,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此材料不能说明古代户籍

A.是朝廷征收赋役的依据 B.是基层管理的重要手段
C.与土地私有制度相适应 D.是严刑峻法的重要体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A.重农抑商 B.中央集权
C.君主专制 D.削弱相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学者认为唐宋时期江南曾经实施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说明较为合理的是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
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说明轮种制
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D.诗歌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史料来使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

A.铁犁牛耕+庄园经济+贵族政治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
B.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官僚政治体制+百家争鸣的局面
C.男耕女织+城市商业+垂直管理体制+宗法和礼乐制度
D.精耕细作+重农抑商+分封制度体系+大一统思想观念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约完成于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 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最准确信息是(   )

A.郡县制优于分封制 B.井田制遭到了破坏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社会出现两极分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