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天津南开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大约完成于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 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最准确信息是(   )

A.郡县制优于分封制 B.井田制遭到了破坏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社会出现两极分化
来源:2015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格拉底曾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主要政治意图是(   )

A.提倡妇女参政 B.主张人民主权
C.反对轮番而治 D.重建道德价值观
来源:2015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运动(   )

A.创立了新的宗教派别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提出了新的宗教观点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来源:2015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此“怪物”是指(   )

A.君主立宪制国家 B.联邦体制的国家
C.邦联体制的国家 D.民主共和制国家
来源:2015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下列与材料中的“它”最相关的是(   )

A.早期殖民扩张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来源:2015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来源:2015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清代学术思潮是“以复古为解放”。下列可以佐证该观点的是(   )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 B.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
C.袁世凯倡导“尊孔复古” D.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来源:2015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阶级成分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农业合作化基本实现
C.人民公社普遍建立            D.“包产到户”广泛实施

来源:2015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后者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下列表述不符合这“两个方向”的是(   )

A.建立欧洲共同体 B.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C.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D.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来源:2015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某国外宾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伊朗、土耳其、欧洲……”毛泽东提出“一条线”外交策略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B.打破长期以来的外交僵局
C.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D.对付来自苏联方面的威胁
来源:2015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被认为“为1924年至1930年期间西欧各国关系之改善奠定基础”的是(   )

A.《凡尔赛和约》 B.《洛桑条约》
C.《洛迦诺公约》 D.《非战公约》
来源:2015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路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到15、16世纪,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过丰功伟绩的陆路丝绸之路,伴随着东西方海上直接贸易的开始,终于变成了象征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
——摘编自《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与路线图》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陆路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自唐宋后,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通道。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等农副产品更是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其中,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多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重建丝绸之路”有何积极意义?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特点?

来源:2015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在法国大革命之后的近百年间,法国社会的政治状况如何?1870年后,法国通过什么方式建立起怎样的民主制度?   
材料二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学者喻大华撰文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妥协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一妥协具有积极意义”?
材料三      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也曾说:“民主依赖妥协”。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的英国采用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
(4)综上,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中“妥协”的认识。

来源:2015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冬,孙中山北上,沿途发表多次演说。在一次演说中,他指出:“对于欧洲人(指西方帝国主义者),只用仁义去感化他们,要请在亚洲的欧洲人,都是和平的退回我们的权利,那就像与虎谋皮,一定是做不到的。我们要完全收回我们的权利,便要诉诸武力”。
——摘编自王志光《孙中山反帝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一思想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非暴力的核心是爱和感化。甘地继承了古代耆那教、佛教和印度教道德观中的“戒杀”原则……虽然甘地的“非暴力”学说带有很浓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但是也表现出他对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强烈追求。
——摘编自朱明忠《学者评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甘地“非暴力思想”的来源。
材料三     在印度皇家警察任职过的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还做出了另一番的解释:在每次危机中,甘地都会挺身而出,制止暴力——从英国人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印度人根本无法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在甘地领导印度独立运动的40多年里,警民总共将近8000人死亡。在英国人撤离的一年之内,印人自相残杀约达100万人。
——摘编自黄家杨《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作用有多大》
(3)材料三认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存在什么不足?
(4)孙中山和甘地分别以不同方式领导着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我们应该依照怎样的标准来评价这两种不同的斗争方式?

来源:2015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