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
A.商周 | B.春秋战国 | C.汉代 | D.隋唐 |
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足”即产品富足 |
B.带有封建性和落后性 |
C.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 |
D.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 |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 )
A.宗教习俗 | B.农业生产 | C.祭祀祖先 | D.纪念庆典 |
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越来越多的农民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它是封建社会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下列对土地兼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必然产物 |
B.是封建经济衰退的表现 |
C.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
D.导致了严重的统治危机 |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
下列材料能反映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是
A.《诗经》描述“千耦其耘” |
B.《汉书•食货志》记载“还庐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
C.白居易《朱陈村》描述“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
D.《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授田者,名为雇工。” |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 B.流民问题严重 |
C.自耕农衰退 | D.土地兼并缓和 |
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
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 |
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
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
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
A.将公田化为私田 | 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 |
C.土地兼并 | 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 |
史书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下列图片与之相对应的是( )
下表为“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该统计表反应了
|
年代 |
案件总数 |
长工案件 |
短工案件 |
雍正 |
1721—1740 |
40 |
19 |
21 |
乾隆 |
1741—1760 |
81 |
37 |
44 |
|
1761—1780 |
93 |
43 |
50 |
|
1781—1800 |
131 |
48 |
83 |
嘉庆 |
1801—1820 |
283 |
107 |
176 |
表 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
A.鸦片战争前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B.雇工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C.农村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D.农业的雇工现象进一步发展
汉代皇帝曾亲耕籍田以供宗庙粢盛(指盛于祭器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则亲自蚕织以奉祭服,这体现了统治者( )
A.对男耕女织的重视 | B.倡导重农抑商 |
C.爱民如子 | D.以祭祀祖先为朝政的重心 |
《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 B.铁犁牛耕 |
C.精耕细作 | D.自给自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