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义而来,为主义而去”是李大钊革命一生的生动写照。这里的“主义”是指( )
A.自由主义 | B.改良主义 | C.马克思主义 | D.无政府主义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②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③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④它们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
①魏源 ②洪仁玕 ③李鸿章 ④孙中山 ⑤陈独秀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④ |
瞿秋白在《俄乡纪程》中写道:“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
A.对西方世界了解有限 | B.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还很模糊 |
C.对社会主义思想缺乏必要理论的认识 | D.急于改变中国的心理 |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文中的这种“潮流”是指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B.社会主义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马克思主义传播 |
毛泽东说:“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之所以唤醒了中国人,其原因有( )
① 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②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
③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④与中国国情相似的近邻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 )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
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后,某人在《庶民的胜利》一文中,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他是( )
A.陈独秀 | B.李大钊 | C.梁启超 | D.胡适 |
孙中山在评价马克思时说:“苦心孤诣,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如《资本论》一书,发阐真理,不遗余力,而无条理之学说,逐成有系统之学理;研究社会主义者,咸知此本。”以上材料说明了
A.孙中山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 |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引起反响 |
C.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发生实质性转变 |
D.孙中山在为国共合作进行思想准备 |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
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
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
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而又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辛亥革命前后思想由封建
士大夫到改良派,由改良派到革命派,由革命派到抛弃“武力”挽救中国,从思想启蒙上探
索革命新出路的三次转变。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
A.张謇 | B.梁启超 | C.孙中山 | D.陈独秀 |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
是
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
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李大钊比较全面系统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共产党宣言》 | B.《庶民的胜利》 |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