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方兴未艾;与此同时,中国的民主思想却稍纵即逝,未能汇成推动社会变革的洪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投身政治洪流,抨击专制政治,倡导民主思想。……在政治上,处理君臣关系与君民关系时,以天下为主,以人民为主;在学术上,提倡学术自由,“是非决于学校”,提倡百家争鸣,“殊途百虑”,反对依样画葫芦。
——摘自樊树志《国史精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大胆的否定,提出了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对剥夺人权的暴君政体进行激烈的抨击。孟德斯鸠建议实行立法、行政及司法三权分立制,同时还强调了三种权力互相牵制的重要性。……卢梭的思想更为激进,他在呼吁实行民主制的同时,提倡起义或革命的权利。
——摘自冯国超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17世纪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较充分和成熟,产生了较为强大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和教会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所以法国启蒙思想从一开始就流行起来,并迅速波及欧美。……同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还没有出现资产阶级,李贽等只是封建知识分子中的“异端”。中国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的统治,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文化高压政策,新思想很难传播,更何况这种思想是反封建的呢!再者,清初统治者通过采取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稳定小农经济的措施,使封建统治相对而言比较稳固。
——摘编自邓建文《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之比较》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黄宗羲和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的相似之处,并分析材料一、二思想兴起的时代背景有何相同之处?
         (2)相较于材料一,法国启蒙思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结合材料二予以简要说明。
         (3)法国启蒙思想不仅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而且具有广泛深远的国际影响,明清时期新思想却未能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依据材料三,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对比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温家宝在《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中指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相互学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在13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1450年前后德意志人古登堡等,用铅、锡、锑的合金铸成活字。从此,《圣经》不再是天主教神职人员独有的工具。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思想家
           主要思想
 
孟德斯鸠
(1689~1755年)
   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伏尔泰
(1694~1778年)
   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卢梭
(1712~1778年)
   认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三

材料四 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弘扬的基本主张。
(3)你是否认同材料四的观点?请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请回答:(1)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运动(或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次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首先兴起于何国?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并指出启蒙思想的总结性人物是谁?(3分)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
材料三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五: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的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概述三位思想家对待儒学的态度和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四、五,结合所学,概括两位思想家理论的共同点是什么?两种理论在内容主张、阶级属性有何不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欧从15世纪以后,逐渐确立了领先世界的优势,其主要原因在于不懈的思想、科技的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理解。(6分)
材料二 科学革命主要发生在从哥白尼发表的《天体运行论》至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一个半世纪里。同样工业革命在16和17世纪就能找到影子,但18世纪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古代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而在19世纪,这些革命的世界性影响才被充分地感觉到。蒸汽动力取代了风力和人力;铁路、汽车、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骡子;电力取代蜡烛,成为只需轻轻按动开关就源源不断的能源等。
——《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中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并概括这些发明发生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欧洲领先优势对世界产生的影响。(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泰州学派的支系,主张“唯情主义”的大戏曲家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以为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前者的结果是:自然科学重大的突破、社会科学基础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后者的结果是: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封建专制礼教的强化和对批判礼教的文人学士无情的镇压,使反对封建专制的礼教浪潮被打断了。
——北大教授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评材料中汤一介教授关于明末反对封建礼教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中西方思想家的思想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材料一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2) 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请以其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趋势。
材料三 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人民就应当推翻他的统治。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3)材料三中的“理性”与材料一中的“理”有何区别?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反封建方面有何发展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以上差异的根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顾炎武说“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
——《日知录》卷一八
材料二:李贽著作“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为罪不容诛”。
——礼科给事中张问达弹劾李贽上疏
材料三: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过了全盛时期、许多关节嘎嘎作响的法国旧制度,是尤其严峻的考验。因而,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美)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这是康有为与其他同时代维新派思想家全都具有的,所不同的是康氏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不但把他们纳入对儒家总的解释之中,而且将它们和清末国内的重要思潮联系在一起。由于康有为以人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要大得多。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有哪些“叛圣”、“非圣”、“排击孔子,别立褒贬”的观点?
(2)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评述李贽的思想有哪些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些哲人们思想的共同特征。“他们发起一系列的革命原则”主要有哪些?
(4)根据材料三,分析康有为思想的主要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卢梭出,以为人也者,生而有平等之权,即生而当享自由之福,此天之所以与我,无贵贱一也,于是著《民约论》大倡此义。谓国家之所以成立,乃由人民合群结约,以众力而自保其生命财产者也,各从其意之自由,自定约而自守之,自立法而自遵之,故一切平等。若政府之首领及各种官吏,不过众人之奴仆,而受托以治事者耳。自此说一行,欧洲学界,如平地起一霹雳,如暗界放一光明……《民约论》者,法国大革命之原动力也;法国大革命,十九世纪全世界之原动力也。
——摘自梁启超《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材料二 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伏尸二十九万,变法三次君权变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中人,暴骨如莽,城市为墟;至夫路易十六,君后同囚,并上断头之台,盖大地杀戮变乱之祸,未有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大自法肇也。
——摘自康有为《进呈法国革命记序》
(1)依据材料一,概述卢梭的主要政治观点。 指出材料二中康有为对法国大革命特点的概括及康有为的政治用意。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梁启超与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政治体制变革主张上的主要不同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芴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大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二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四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弊端的批评。
(2)分别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分析两人所处的相似政治背景
(3)据材料四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二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
(4)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楚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的本质目的有何相似。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3)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
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四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以上材料均引自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理解。(3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特点。
(4)根据材料四,分析“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的原因。并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一些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思想家
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年)
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1613——1682年)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共治”的主张。
王夫之(1619——1692年)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共”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思想家
主要思想
孟德斯鸠(1689——1755年)
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伏尔泰(1694——1778年)
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卢梭(1712——1778年)
认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该主张顺应还是违背了历史潮流?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三人各自的主张。
(3)上述两种思想对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比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却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试从两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条件三方面分别加以比较分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做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做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启蒙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也为欧美的民主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原因是什么? (2分)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1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哲人们”指的是哪些人(至少写出三位思想家)?(3分)这些“哲人们”发现了哪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4分)
(3)据材料三,说明启蒙运动对欧美政治文明的影响。(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洲近代历史上,有两次伟大的思想运动,即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文艺复兴是启蒙运动的前奏和序幕,启蒙运动是规模更大、更深入和更彻底的新时代的文艺复兴。回答以下问题:
(1)马克思在评价文艺复兴时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为他们效劳,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的语文,演出世界历史的新的一幕。”
文中“久受崇敬的服装”具体是指什么?指出这场穿古装演新戏的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先决条件?
(2)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中心在哪个国家?其主要原因何在?启蒙思想孕育和催化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3)启蒙运动确立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些原则有哪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