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材料三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五 参考书目
书名 |
作者 |
出版社 |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
李泽厚 |
人民出版社 |
《文艺复兴史纲》 |
陈小川 |
人民大学出版社 |
《法国革命史》 |
马迪厄 |
商务印书馆 |
(1)据材料一、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2分)
(2)材料三、四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3分)
(3)作为资料,你认为材料三和材料四哪个史学价值更大?为什么?(3分)
(4)如果要对上述历史事件作进一步的研究,在材料五所列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明你的理由。(2分)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1)以上三幅圣母像中那幅作品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为: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或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又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即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为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材料三】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孟德斯鸠和卢梭为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提出了那些重要政治主张?
(3)材料二和材料三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4)在中国近代史上,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发生了诸多重大事件,推动着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请概括说明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特点。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其核心是什么?材料二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3)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
(4)材料四是怎样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当时欧洲社会思想解放运动及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孔了开创的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封建大一统宗法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引自《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西汉以后,儒家学派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材料二 利玛窦是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在华28年中,他用了很大的精力潜心研读儒家经典,企图从这些经典中寻找“儒耶对话”的切入点,探讨用儒家思想论证基督教教义的可能性。
——引自《跟随利玛窦到中国》
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在中国认真研读中国儒家经典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中世纪的欧洲的意识形态的所有领域都是基督教会独统天下的,他们用神学解释一切,难以提供启发民智和解放思想的理论和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启蒙思想家就只有从非基督教统治的遥远的东方文明国家即中国那里汲取完全不同于欧洲气质的文化中合乎他们需要的理论和知识。明清之际,程朱理学被欧洲的耶稣会士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引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根据材料三,结合法国历史分析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极力推崇“中国文化”的目的有哪些?
材料四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的博文写道:“我到联合国大厦参观时,就看到一块大幅宣传,上面用世界上各种语言和文字,表明了一个大家都愿意遵守的最低伦理准则:中文用的是孔老夫子那句名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联合国大厦三楼大厅确有一幅用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彩色大型壁画,壁画主题叫“黄金法则”: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 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引自《联合国的人际关系“黄金法则”》
儒家“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与联合国宪章中传达的思想有何相同之处?在具体实施上有何不同?
材料中“黄金法则”在我国外交政策阐释中的最准确体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