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一切重大的法律,并不是刻在大理石或铜版上,而是铭记在公民的心中。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理解法律是遵守法律的前提 |
B.增强法律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
C.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
D.执法必严才能增强民众法律观念 |
伏尔泰在《巴比伦公主》一书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描绘的国家是( )
A.法国 | B.巴比伦 | C.英国 | D.德国 |
德意志统一前,德国人曾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自己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思想的天空”方面主要成就是 ( )
①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 ②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 ④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是指 ( )
A.英国 | B.法国 | C.德国 | D.美国 |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而17世纪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影响却远未能达到这一步。产生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思想家们的思想产生的时间较早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
B.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
C.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
D.当时中国思想家们没对未来社会提出政治设想 |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提出这一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 )
A.伏尔泰 | B.孟德斯鸠 | C.卢梭 | D.康德 |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 )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
英国思想家洛克曾经因为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而手迫害致使被迫流亡荷兰,他在1688年光荣革命回国后发表《政府论》为新秩序辩护,下列属于他辩护的理由的是 ( )
①人的自由权、生命权和财产权是上天赋予人的最基本的权利,是神圣和不可剥夺的 ②只有实行法治,人民才能有充分的自由,自由与法律不可分割 ③政府是为了保护人权而设立的,为了防止政府侵犯人权需要通过分权来限制政府权力 ④ 人民应该掌握立法权,君主掌握行政权力,两者的权力是平衡相互制约的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下列思想主张属于康德对法国启蒙思想继承和弘扬的是 ( )
①主张主权属于人民,相信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 ②认为言论自由是人类进步的必要条件
③主张为了自由进行暴力革命 ④在经济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对于伏尔泰、卢梭的评判,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赫尔岑则说得更为坦率: “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卢梭的( )
A.天赋人权 | B.倡导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
C.人民主权 | D.人是万物的尺度 |
17世纪中期以来,英国流传着一句民谚:“我的破茅屋,就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下列人物的思想中能体现这一民谚精髓的是 ( )
A.霍布斯 | B.康德 | C.洛克 | D.伏尔泰 |
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 ( )
A.彻底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 B.为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制度提出了设想 |
C.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 | D.影响涉及亚洲、拉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