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文艺复兴的理论来源是古希腊人文主义,那孙中山和毛泽东的思想理论来源分别是什么?
(2)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3)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的光明在哪里?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求索。黑暗中,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是孙中山。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初期孙中山提出了哪些重要思想?这些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材料二: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2)你怎样理解毛泽东所说研究中共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
材料三: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3)“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表现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于历史上“民本思想”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反映了中国思想史、政治史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上古的君王)“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受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根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四   (一)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五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什么呢?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4分)这些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黄宗羲提出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和历史影响?
(3)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据材料三、四,指出这一“质的飞跃”主要是指什么?从真正关注民生的角度看,新三民主义有哪些新发展?
(4)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解读,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与先秦“民本思想”和近代“三民主义”的民生观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
请回答:
(1)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在图2的发刊词上,孙中山提出他的重要思想,请解释这一思想内容的具体含义。
(2)依据材料二的三幅图片,概括毛泽东思想确立的过程。
(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思想?产生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的和谐社会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和西方的一些社会主义思潮。他对此不仅倍加赞赏,并经常将其作为论证和谐社会的依据。孙中山要构建的是一个政治上实行全民政治,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平等;经济上均衡协调发展,实行物产归公,人民均富,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思想上树立以博爱为核心,为众人服务的新道德的和谐社会。
——摘编自陈雪珍 刘焕明《孙中山对和谐社会的探求》
材料二 
 
材料三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和谐社会思潮”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革命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以来思想理论成果的共同特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3分)民族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一方。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灌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汉人有为满奴以作汉奸者,亦如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l906年)
材料二    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迭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定义。
——孙中山《论三民主义》(l919年)
材料三    中国形式上是独立国家,实际比亡了国的高丽还不如…… 似此,民族主义能认为满足成功否?所以,国民不特要从民权、民生上作工夫,同时并应该发展民族自决的能力,团结起来奋斗,使中国在世界上成为一独立国家。
——孙中山(1923年)
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
——孙中山《关于建立反帝联合战线宣言》(1924年)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含义并作简要评价。(4分)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新发展。(2分)
(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新认识。基于这些认识,孙中山开始新的革命探索,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5分)    
(4)就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谈点你的认识。(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经历了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随着学习的深入,思想界对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等领域进行了深入地讨论。
材料一:《海国图志》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把外交与内政联系起采研究,要求国人不要把鸦片战争的失败完全“归咎于船炮之不若”,还要认识到与内政腐败有关.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从思想史角度看,中体西用论正是传统与近代化相互适应、调整的结果,是一个有相对历史意义的文化——社会模式……当然,中体西用论有着严重的缺陷,它仍狭隘,仍有“华夷”等级秩序、文化中心主义等传统心理定势的沉淀的影响……这就不难理解,在维新人士那里,中体西用论被嘲讽为“以牛为体,以马为用一(严复语).客观而论在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中体西用论构成了其中的一个阶梯。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相比之下,同时代的严复以全新的知识结构和深刻思想成为一代启蒙大师……在政治方面,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深刻命题……
孙中山在国内民族关系上,他坚决反对清政府的民族压迫……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其核心是推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他对民生主义尤为注重。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作者对《海国图志》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的内容及意义。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中体西用论辩证的评价。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严复和孙中山对中国思想界的重大贡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何对待西方文明是近现代中国人一直以来探讨的重要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材料三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政新篇》的核心内容?这说明太平运动后期对西方文明持怎样的态度?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结合孙中山的实践活动加以说明。
(3)材料三中,陈独秀是如何对待西方文明的?这给新文化运动带来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当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该如何正确对待东西方文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思想主张,并分析民本思想内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的主要民主思想。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6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8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1)材料一所说的“政治纲领”名称叫什么?为什么说其“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分别指的是什么?( 3分)
(3)分别概括三则材料所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思想理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 孙中山手书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变法活动实践后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孙中山后有了什么新发展?
(3)材料三中图一所示会议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1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所走的道路构成了中华民族百年追求,这一追求的主流目标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 孙中山手书
 
材料三: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历史人物为实现自己的思想主张,有何实践活动?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图1、图2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2分)
(3)材料三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1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2分)
(4)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1分)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哪两个根本问题进行了理论的发展?(2分)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1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哲人说,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20世纪中国社会各阶级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顽强不屈,艰苦抗争,并在思想理论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这些思想理论及其实践引领时代进步,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请回答:
(1)20世纪初期, 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民权主义的含义是什么?后来,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终于确定了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这一目标是什么?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后,李大钊认为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有哪两大创新性理论成果?列举建国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毛泽东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报告
(4)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二十二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年的“南方谈话”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1分)
(5)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评价孙中山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