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社会组织方式和政权组织形式的演进,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自古以来的政治文明发展史中,出现了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这表明,世界上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作为常设机构),每部落抽签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
——《雅典民主政治初探》
(1)据材料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显著特点,简要说明近代西方社会政治文明在哪些方面借鉴雅典的民主政治运作方式?
材料二  我们提倡民权,便不可完全仿效欧美……。中国几千年来,社会上的民情风俗习惯和欧美大不相同,中国社会既然是和欧美不同,所以管理社会的政治,自然也和欧美不同……。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4月)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根据材料说明孙中山产生这种观点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对民主政治演变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系富贵好善,仰体天父、天兄圣心者,题缘而成其举。立医师,必考取数场然后聘用,不受谢金,公义者司其事。……兴跛盲聋哑院。有财者自携资斧,无财者善人乐助,请长教以鼓乐书数杂技,不致为废人也。……兴鳏寡孤独院。准仁人济施,生则教以诗书各法,死则怜而葬之。因此等穷民,操心危,虑患深,往多有用之辈,不可不以恩感之也。
材料三: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四:“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回答下列问题:
(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出自何处?该材料主张的社会福利在筹办方面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在举办社会福利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哪些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4)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二:著名作家老舍的《茶馆》中有这段对白: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李三:哼!皇上没了,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打个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我的小辫子,万一把皇上改过来呢?
(1)分析材料一中《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有哪些?
(2)综合材料,说明王淑芬与李三的对白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3)针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在思想方面还做了哪些努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王盘庚说:“重我民,无尽刘。”(注:所谓“刘”,《尔雅释诂》:“杀也。”即指宰割之意。)
商朝最后一位帝王纣王曾说:“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材料二:《贞观政要》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
材料三:在灾荒年间,解决民生问题尤其重要。《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指饿死的人)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日:‘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材料五:关注民生,是近代民本思想的核心。对于民生主义,孙中山解释说:“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简便易行之法。不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而是由国家统一核定地价。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摘自《中国国民党史稿》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治国思想方面,盘庚和商纣王的差异是什么?两人统治的最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回答唐太宗的主要措施及各自目的?(答题不得照抄原文)
(3)结合材料回答范仲淹救灾措施
(4)明末清初,民本思想有了新的发展。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黄宗羲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主张,说明此时民本思想发展的主要原因。
(5)根据材料五,归纳孙中山民生主义所要达到的目的。并谈谈你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看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权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  57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经过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地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
——陈红太谈我国60年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孙中山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其结果怎样?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是什么?试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中国近代、现代民主政治进程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四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五 “新加坡经验”的缔造者李光耀曾留学英国,所谓“新加坡经验”的源头在英国。李光耀从英国学到了三样东西。他对这些西方经验做了东方式的改造。第一,法治精神。李光耀在英国学习法律,接受了西方的法治思想。他的严刑峻法的社会管理模式使新加坡长期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廉洁。与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涣散和“失败”相比,新加坡是相当安定和安逸的。当然,这种模式中也存在一些有争议的因素,大至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小至颇具特色的新加坡鞭刑。第二,费边主义。费边主义弃革命而取渐进式变革道路,英国是一个300多年没有发生革命的国冢。李光耀赞同平和的改良,曾经对新加坡主张“革命”的“左派”采取了严厉的压制政策。第三,社会主义理想。李光耀信仰“老式的社会主义”,即给予公民平等的机会来显示他们的才能和为自己获得财富。为实现这个目标,李光耀在新加坡推行强政府施政模式和集体主义的“亚洲价值观”。在一些西方学者眼中,新加坡展现的是一种“非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
——《新京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政思想和具体的为政措施?(8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6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4分)
(3)结合材料二、四,回答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2分) 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4分)如何评价这一定地价之法?(4分)
(4)根据材料五并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加坡经验”值得肯定的施政措施的看法。(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思想,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引领着中国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
材料一:

图一:孙中山       图二:毛泽东手迹  图三:1992年春的邓小平
材料二: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
孙中山为国共两党达成第一次合作做了哪些努力?当时两党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何时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2)
2)邓小平理论主要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什么精髓?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这两大理论产生的共同因素。(3分)
3)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如何全面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7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定社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德国学者哈耶克说:“从长远来看,人类的事务是受思想力量指引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长期运作于中国的农业自然经济,是一种少有商品交换、彼此孤立的经济。在这种土壤中起来的极度分散的社会需要高高在上的集权政治加以统合,以抗御外敌和自然灾害,而人的统合力量则来自专制君主。因此,“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乃是农业宗法社会的必然产。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概括“尊君传统”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结合秦汉时期的史实指出该传统在思政治实践方面的具体表现,并说明其对后世制度演变的影响。
近代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汇中,不断嬗变更新。某班同学以此为主题搜集了三段材料:
①张之洞《劝学篇》: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经文,而必先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决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弛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②郑观应《盛世危言》: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③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演讲:
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去,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 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
(2)请任意选择其中的两段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并结合史实说明其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贡献。

(3)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自由主义能够大行其道的历史背景,并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前期自由主义面临的挑战及对战后世界历史的影响。
1978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这开启了一个长达l/4个世纪之久,年均两位数经济增长率的年代,中国经济也得以转型。有学者指出:“3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两次大的思想解:效,都是在邓小平的主导和推动下进行的。”
(4)结合所学概括两次思想解放讨论的主题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社会调查和问题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中
(1)史料研习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取自《瀛环志略》:"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辑万里①,乃不僭位号,不传予孙,而剑为②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腰腰乎三代之馈意③,其治国常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④,……米利坚和重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无恶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 ⑤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材料中划线的5部分,有2部分直接描述了美国政治制度。请写出序号:         结合1787年美法谈谈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创古今未有之局"的?
(2)理论指导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共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西方列强的入侵打破了中国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秩序,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新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理论来源
基本主张
实践过程
结果
孙中山

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建立中华民国,但未改变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的性质
毛泽东
马列主义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

(3)社会调查
调查历史见证人,了解北京市民对50年代新社会的感受。请参照示例,任选一个题目说明调查理由。
答题示例
调查题目:1950-1952年农村土地改革
调查理由:了解当时农村废除封建剥削关系、农民获得土地的感受。
调查题目①: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
调查题目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调查题目:(写出序号)            
调查理由:
(4)问题讨论
日本、西欧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普遍经历了一个经济高速增长期。对这一时期这些国家经济繁荣的原因,有不同的认识角度。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结合事实加以概括。
角度l:经济因素
角度2:政治因素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三幅图片:

请回答:
(1)图一人物提出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2)图二是      的机关报,图一中的人物在图二《民报·发刊词》上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阐发为“        ”、“        ”、“        ”,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图三的主要进步意义是什么?
(4)三幅图的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还外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海关如数摊还。三、所有洋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材料三 我同盟会素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民生主义即以富人虽富,不使以其富害贫人。……吾国资本家尚无,然不可不预为富人劝告,预为贫人防备,此即民生主义也。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他准备怎样建立?
(2)据材料一、二分析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3)材料三中的哪些叙述不符合当时的实际?
(4)据上述材料和中国国情分析,按孙中山的主张能否建立起“至为完美的国家”?为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任务: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简述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分别领导的革命斗争,给中国带来了怎么的历史巨变?
(2)孙中山与毛泽东领导民主革命所走的道路有何异同?
(3)分别说明毛泽东在新民族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将马克思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探索革命道路的中道历史贡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片资料蕴含着大量历史信息。观察下列图片,完成有关问题。

请回答:
(1)图一所示书籍的写作主旨是                 
(2)据图二指出三民主义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3)图三所示书籍的出版有何意义?
(4)图四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为当时主流思潮的人文主义的含义,
简要说明图五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对欧洲的深刻影响。
(5)图六反映了启蒙运动的勃兴。有人认为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和发展,请你为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不语乱、力、怪、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
材料二: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孙中山指出:“仁爱的好道德,中国现在似乎远不如外国。中国所以不如的原故,不过是中国人对于仁爱没有外国人那样实行,但是仁爱还是中国的旧道德。我们要学外国,只要学他们那样实行,把仁爱恢复起来,再去发扬光大,便是中国固有的精神。”
——《孙中山全集》第九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何进步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3)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道德”含义的本质区别。
(4)材料三中孙中山的认识有哪些值得肯定之处?

来源:2010届高三复习必修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评价孙中山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