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父亲在上,公瑾在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 半民俗出现的制度因源可追溯到

A.世袭制度 B.等级制度
C.分封制度 D.宗法制度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时下“扛鼎”一词分外“抢眼”,频频出现于各大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当中,它指“分量重、地位高”,暗含盛赞和推崇之意。三代至秦汉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器物。关于鼎,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
B.列鼎的数目在周朝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
C.青铜鼎出现后,只是作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
D.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独断》记载,“天子一娶十二女,象十二月,三天人九嫔。诸侯一娶九女,象九州,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该材料不能说明

A.当时存在“一夫多妻制”的情况 B.该时期已经出现了分封制
C.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D.该规定是出于维护宗法等级的需要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获取的信息有

①秦朝推行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指

A.秦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B.嬴政自称始皇帝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统一度量衡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汉代以来,中国古代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多采取羁縻制度,即利用少数民族的旧贵族对其进行间接统治,安抚笼络少数民族。下列政策或措施中与之截然相反的是

A.册封制度 B.改土归流
C.土司制度 D.和亲政策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四孝·江革负母》载:“汉江革……遭世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欲劫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母终,哀泣庐墓,寝不除服。后举孝廉,迁谏议大夫。”材料反映出江革“迁谏议大夫”主要是因为其

A.行为符合当时的选官标准 B.德才兼备
C.为儒家弟子 D.荫袭父职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宋大儒朱熹说:“以唐太宗之聪明英特,号为身兼将相,然犹必使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施行,该谓理、势之当然,有不得而易者。”材料认为

A.唐太宗代替宰相行使权力 B.唐太宗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君权
C.唐太宗加大宰相的权力 D.唐代三省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会要辑稿·职官》解释某一官职时说:“贰宰相,批大政,参庶务。”材料中的“贰宰相”的正式名称是

A.同平章事 B.参知政事
C.三司使 D.中书省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B.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疆独分子妄图分裂新疆,不断制造暴力恐怖事件,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民族问题,我国历代王朝都很重视,均会专门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对少数民族采取一定的管理办法。以下哪个机构不属于此列

A.典客 B.宣政院
C.理藩院 D.刺史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

A.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B.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为正式的辅政机构。”符合这一情况的实例有
①秦朝御史大夫    ②汉朝尚书令    ③明朝殿阁大学士    ④清朝军机大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B.元朝设中书省
C.清朝设军机处 D.明朝废除丞相制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代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江西举人王锡侯撰成《字贯》60卷,因凡例中写有康熙、雍正庙讳(本朝君主宗庙里供奉的祖先名字)玄烨、胤祯及乾隆帝名弘历,被仇人告发,处以大逆罪,全家被抄斩。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说明了封建帝王的唯我独尊和蛮横霸道。
B.只有在清朝才可能存在这类现象,因为清朝大兴文字狱
C.反映了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D.是封建时代人与人不平等的现象之一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凤凰网历史频道)洪秀全的表现更是一个“邪教”教主的本色。荒淫凶残无耻,……从长江上游大运奇石异木,拆毁民房万余间,自己亲自督造豪华宫殿“天王府”,住的是“穷极巧工,骋心悦目”,穿的是“雕镂龙凤,珠宝璎珞”。生活中有一千六百人供其驱使……。该材料可以看出

A.洪秀全不是农民阶级的代表
B.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提出人人平等的纲领
C.农民阶级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
D.该材料是人为捏造的,不可信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期,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认定一艘丹东黄海海域的沉船系甲午海战沉没战舰。专家分析称,该舰最大可能是邓世昌所率的致远舰或黄建勋所率的超勇舰。120年前发生的甲午海战再次触动国人,想起了这段悲壮的历史。以下对该段历史理解正确的是

A.该事件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自强”“求富”之路
B.该事件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该事件是两军偶然相遇发生的,不具有必然性
D.该事件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时代特征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虽然中国政府不堪一击,但是其民众力量惊人;最为可忧的是,这些民众在保家卫国中那种不顾一切的意识。瓜分中国,即意味着我们将被无休止地纠缠在你死我活的恐怖中。”使西方国家得出以上认识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中爱国官兵的坚决抵抗 B.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
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 D.太平天国运动对侵略者的打击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除了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经济掠夺等方式之外,西方列强还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文化侵略。传教、创办报刊、兴办学校医院等都是其文化侵略的主要方式。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西方的文化侵略在客观上

A.助长西方侵略中国的气焰 B.摧毁中华传统文化
C.传播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思想文化 D.奴役中国人民的精神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日甲午战后,列强称中国为“正躺在死亡榻上”的“远东病夫”,提出要将“分配这这个病夫的遗产”问题提到议事日程,这个“分配”活动的开端是

A.三国干涉还辽 B.反割台斗争的失败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上述转变主要是由于

A.甲午中日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51年和l911年都是农历辛亥年,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最主要的相同点是

A.革命的力量 B.革命的手段
C.革命的目标 D.革命的指导思想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曾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B.推翻了封建帝制
C.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D.实现了民族独立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唤沉沦。剪刀除辫人称快,铁槛捐躯世不平。”该诗中提到的“胡尘”是指

A.封建制度 B.满清政府
C.西方列强 D.北洋政府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初到中国访问的美国学者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信中的“政治改革运动”

A.首先爆发于上海 B.使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2年,陈独秀在《造国论》一文中说:“在中国这样的殖民地状况之下……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尚未成熟,只有两阶级(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己经成熟了。”陈独秀这是在解释和宣传 

A.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针
B.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个党纲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3年3月为祭奠戴安澜,蒋介石在重庆献赠挽联。毛泽东在延安作诗道:“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国共两党都对戴安澜给予高度评价是因为他

A.为实现民族的独立而战,堪称楷模
B.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C.在北伐战争中作战勇敢,英勇牺牲
D.用事实证明了黄埔精神优于武士道精神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天子、诸侯世,而天子、诸侯之卿、大夫、士皆不世。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卿、大夫、士者,图事之臣也,不任贤,无以治天下之事……有卿大夫不世之制,而贤才得以进。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反映了殷周时期哪些主要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史记·秦始皇本纪》
(2)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的历史依据。为实现“海内一统”秦始皇在交通建设方面还采取了哪些有益措施?
材料三   就推举制而言,推荐者若出于公心,举贤不避亲,也能选拔到优秀的人才,但它容易使推举人与被推举人之间结成特殊的施恩、报恩关系。
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就科举制而言,普通士人原则上皆可参加考试,扩大了统治基础,但若考试内容不恰当,也不能反映出真才实学。
——钱穆《国史大纲》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按示例填写表格。

(4)综上所述,我国古代选官标准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下图为八国联军发行的政治明信片——《向中国开战》。

材料三: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表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材料四: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油画)。

(1)材料一中的图1、图2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历史事件?二者之间有什么具体关联?(2分)
(2)请你以图1和图3所示事件为例,说明材料三中“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的含义。(2分)
(3)不同的图片给人内心不同的感受。图3和图4让你震撼最大的是哪一幅?请表述你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3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1)材料一所说的“政治纲领”名称叫什么?为什么说其“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分别指的是什么?( 3分)
(3)分别概括三则材料所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思想理论。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