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代表中国进行强有力地辩驳。他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中国之不能放弃山东就像基督教之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1)这位代表所说的“新秩序”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一词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山东问题在巴黎和会上是如何处理的?
(4)时隔2年之后,英美日中等九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的第三个重要议题就是解决中国问题,此时山东问题又是如何处理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和战败的德国加入这一国际联盟组织,各会员国应相互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问题。
材料二 国联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会员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拥有一票。
材料三 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材料四 威尔逊签署了和约后,带病去美国作了10000公里的旅行,到处演说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半身瘫痪,但参议院就是不买账。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均摘自《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张建立国联的目的何在?
(2)材料二中的有关规定对哪国有利? 为什么? 
(3)据材料四,你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十六条(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联盟会员国或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从1934年开始,意大利军队不断在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挑衅,导致流血冲突。1935年1月3日,埃塞俄比亚向国际联盟理事会提出控诉。……10月7日,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10月19日宣布对意大利进行经济和财政制裁。……制裁的物品中没有包括石油。……墨索里尼对希特勒说:“如果国际联盟把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只好退出埃塞俄比亚。”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据材料,概括国际联盟提出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国际联盟的作用。
(2)试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2年,苏德双方签订了《德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协定》,简称《拉巴洛条约》。条约规定:两国彼此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放弃它在俄国的公私财产被苏俄埃政府收归国有而产生的赔偿要求;立即恢复两国的外交和领事关系;两国按最惠国原则发展彼此的经济和贸易关系。7月,根据一项秘密协议,德国能够送军士到俄国受训,这其实违反了凡尔赛条约。11月,两国在柏林签署附加协议,将条款延伸到俄国所控制之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阿美尼亚与远东共和国的苏维埃。《拉巴洛条约》后形成了各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建交的热潮。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德签订《拉巴洛条约》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拉巴洛条约》的突出特征及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顾维钧(1888—1985年),民国著名外交家,下面是他的主要外交活动大事年表。

1919年
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出席巴黎和会,要求将德属山东权益直接交还中国;与日本代表就山东问题进行辩论
1920年
出任国际联盟中国全权代表
1921年
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出席华盛顿会议,参与山东问题谈判;提出关税自主案等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代表南京国民政府参与对日外交交涉
1937年
向国联提出申诉书,要求其制止日本的侵略行动
1939年
于国联理事会发表演说,呼吁制止日机在华滥炸暴行,理事会通过援华法案
1945年
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并率中国代表团首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1947年
指责雅尔塔密约,重申中国对西沙群岛的主权
1957年
当选海牙国际法庭法官

——摘编自岳谦厚《顾维钧外交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顾维钧外交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顾维钧外交活动的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生活水平以及剥夺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他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偿款支付额定载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比年由合约条款不可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凯恩斯《合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偿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合约的规定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设计,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设计了一个超国家的行为主体“国联”。但是由于该体系的主要设计者之一美国退出《凡尔赛和约》,而苏联又受到排斥。没有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新兴世界大国的参加,大国之间的均势就难于维持,国联的权威性也就不够。后来日本、德国等先后退出国联,更证明了国联并不是进行大国合作的有效机构。而其他超国家的行为体和相关机制还不健全。因此,该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不完善的、短命的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仅没有解决欧洲战前就存在的矛盾,更没有解决战后产生的矛盾。相反,它使帝国主义国家争霸的矛盾越演越烈。希特勒企图称霸欧洲和世界的行为,打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持的均势,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次,欧洲民族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民族国家之间在领土和人口上的斗争,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的重要力量,也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战的爆发,宣告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破产。
材料二   1818—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上的一个半岛上……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来到西方;非洲人则成为法国部队的一员。
——(英)霍姆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三  除本盟的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
——《国际联盟盟约》第五条
(1)依据材料一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什么是“一个不完善的、短命的体系”?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国际联盟在制止战争侵略方面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顾维钧(1888—1985年),民国著名外交家,下面是他的主要外交活动大事年表。

1919年
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出席巴黎和会,要求将德属山东权益直接交还中国;与日本代表就山东问题进行辩论
1920年
出任国际联盟中国全权代表
1921年
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出席华盛顿会议,参与山东问题谈判;提出关税自主案等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代表南京国民政府参与对日外交交涉
1937年
向国联提出申诉书,要求其制止日本的侵略行动
1939年
于国联理事会发表演说,呼吁制止日机在华滥炸暴行,理事会通过援华法案
1945年
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并率中国代表团首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1947年
指责雅尔塔密约,重申中国对西沙群岛的主权
1957年
当选海牙国际法庭法官

——摘编自岳谦厚《顾维钧外交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顾维钧外交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顾维钧外交活动的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一战结束后,在巴黎和会中,通过了建立国际联盟的草案,并在英法两国的操纵下,决定成立以威尔逊为首的起草委员会来草拟《国际联盟盟约》,准备筹组国联。1920年1月,国际联盟成立。但是,在是否参加国际联盟的问题上,美国各界看法不一。1920年3月由共和党多数控制的美国参议院拒绝了对《凡尔赛和约》的批准,其主要理由是国际联盟盟约构成了《凡尔赛和约》的一部分,美国不能接受超国家的力量的控制。这反映了当时美国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的一种担心,也就是国际联盟将会被英法所控制,那它就只会妨碍美国推行扩张政策。……这也就导致了对《凡尔赛和约》的彻底拒绝,所以,美国也就没有加入国际联盟。
材料二:新华社的《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一文中说道:“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绝非偶然,这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非法剥夺了22年。然而,这22年又是世界发生深刻变化的22年。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在这股大潮的推动下,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他们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视为自己的事。他们敢于仗义执言,不畏强权,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这股正气就是世界走向进步的反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没有参加国联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些因素促成了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 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英国和法国同样热衷于批准凡尔赛条约中关于“战争罪行”和“战争罪犯”的条款。德国和协约国政府经过长期的争吵之后达成了妥协,根据这一妥协,德国政府同意把12名被告带到设在莱比锡的德国最高法院,协约国则作为起诉人。经过审讯,6名被告被定有罪,并被判处有期徒刑。如果在群情激昂的日子里,协约国政府同意做出相应的安排,而且如果他们也愿意把被德国指控犯有同样违法行为的他们自己的任何国民交付审讯,那么整个诉讼程序或许会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创新,并且会成为人类要求使国际法成为一种现实有效的法律保证。
一一摘编自E.R.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材料二
德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尤其严重,面对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形势,政府显得软弱无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解决失业问题,希特勒提出了一整套大胆的公共工作计划,从而骗取了民众的支持。在1932年举行的大选中,纳粹投票支持率飙升到了37%以上,此后,纳粹轻而易举地成为了德国国会中的最大集团。1 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正式当选为德国总理。就这样,德国民主走向了毁灭的道路。
一一摘编自尼尔·弗格森<世界战争一一二十世纪的冲突和西方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E.R一卡尔关于审判战犯的观点并简析其合理性。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民主走向了毁灭道路”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6年,民主党的威尔逊谋求连任总统,他的竞选口号就是:“他使我们远离战争。”开始的时候,美国的民意也坚定地站在中立的一方。大多数美国人对世界事务毫无兴趣,支持孤立主义政策。……威尔逊知道相当部分美国人并不同情英国——爱尔兰裔的美国人不满英国统治爱尔兰的方式,同时数百万的德裔美国人又希望德国在战争中获胜。此外,流亡到美国的俄国犹太人对沙皇恨之入骨,希望德国击败俄国。据说在战争爆发前,威尔逊总统对德国大使说:“我们必须保持中立,否则,我们这个混合民族的国家将会支持欧洲的不同阵营。”
——摘自《美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战争刚开始时,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决心保持中立。但是,希特勒出人意料的胜利,尤其是法国的沦陷,迫使美国的决策人开始提出疑问:中立态度能否自动提供保护,免受卷入战争之害。如果希特勒征服英国,然后控制大西洋,征服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美洲大陆?这些因素使华盛顿断定,避免卷入战争的最好办法是向那些仍在与德国作战的国家提供除战争外的一切援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在一战前期实行“中立”政策和二战初期放弃“中立”政策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谈谈你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到: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至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会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二 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成功地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中还包括了一项条约,规定签字国不得增加在西太平洋的基地设施和防御工事。英国保证在香港及东经110°以东区域均不建立或扩建海军基地。美国对此深为沮丧,因为它无法将夏威夷群岛以西的任何基地建为可支援舰队作战的大型基地了。事情看似公平,一旦战争爆发,日本所处的天时地利便可以占据优势,可以迅速将兵力投送到西太平洋的任何角落。历史,又一次不幸言中了。
——摘编自王连元《美国海军争霸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提出裁减军备计划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分析 “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的依据。“历史,又一次不幸言中了”的“言中”是指何事?
(2)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辩证评价《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8分)
材料一: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矿区交给法国开采,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确定德波边界,把原来属于波兰的一些地区仍留给德国。总的来说,德国失去了原来领土的1/8,同时却保留下了10万平方千米历来属于波兰的领土。德国的领土缩小了很多,但却成功地避免了肢解,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材料二: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一、新生中国主权的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请回答下列下列问题: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条约哪方面的内容?是什么会议通过的?主要确立了哪些地方的统治秩序?(6分)
(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条约?它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主要确立了什么地方的统治秩序?(6分)
(3)思考这两次会议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两次会议的实质是什么?它对世界历史有何重要影响?(6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11月26日,民国政府外交部将巴黎和会议和宗旨电告中国代表团,训令其执行:我国将来列席大会,所抱定之普通原则如下:
一、保持与世界各国平等之地位。
二、美总统历次宣言,其关于维持公理人道,及将来国际联合诸要端,我政府以及人民久经表示赞同,即应始终一致,力与提携,以期见诸实行。
三、欧洲问题,或解决多年之纠纷,或恢复旧邦之独立,或各殖民地之分配,但求能做和平之保障,当以协商国多数意见为从违。
至于我国希望在大会提出问题,屡经该会讨论,兹可分为三项:一、关于土地之安全,二、关于主权之恢复,三、关于经济之自由。三者缺一则政治之自由与国家之独立皆属空言,即威尔逊总统所谓以政治独立与领土完全之保证,给予世界大小各国之目的亦不能达,恐世界终无宁岁也。
——摘编自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请完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政府发出外交训令的背景。
(2)据材料概括中国政府参加巴黎和会的基本立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主要内容是: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2.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4.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5.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6.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7.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8. 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中英《南京条约》中丧失的国家主权,并指出英国借此获得的具体侵略权益。(8分)
材料二 中国政府为了争取国家独立自主, 通过外交途径争回大量因不平等条约而丧失的国家主权。北京政府时期的华盛顿会议上, 中国代表迫使日本同意撤出山东、英国归还威海卫, 九个强国宣布将尊重中国主权, 让关税提高至5%, 还订立了关税最终自主和废除治外法权的条款。1924 年, 在中苏协定中, 使俄国放弃治外法权及在天津、汉口的租界和庚子赔款。南京政府在1928 年又宣布拥有关税自主权。虽然中国政府的这些外交活动, 并未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状况, 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家的损失, 并且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 从而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与地位渐高。
——李华兴,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
(2)指出除材料二所列事实以外,近现代中国政府收回国家主权的成果,并综合归纳其原因。(8分)
材料三 近二十年来的战争与冲突更多地发生在一国之内,如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等等,这些违反人道、有悖人类文明通识的行为日益成为维和行动的对象。在这个意义上说,维和行动成为一种超国家主权的国际行为,国家主权概念在理解上发生了改变。事实上,国家主权概念的变动,还发生在更广泛的国际事务领域。随着经济全球化走向深入,国际贸易需要在一个多边协商的框架下实现共赢;互联网冲破了文化的边界;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等,都需要人类共同面对,往往不是一个主权国家所能独立解决的。可以说,一国的决策或会引起全球的连锁反应,相应的,决策的出台就需要在全球背景下进行思度与考量,“主权让渡”概念浮现出来。
——谢益显《完整掌握国家主权概念》
(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试从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解读当今国家主权概念发生的变化,并谈谈如何认识“主权让渡”。 (6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华盛顿在担任总统时期的主要事迹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