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949年12月,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9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5年重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反映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A.长期 “左”倾冒进 B.缺乏连续性
C.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D.具有时代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解决贫困儿童的失学问题,共青团发起了(   )

A.211工程 B.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C.“希望工程” D.金卡工程
来源:贫困儿童的失学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纸质的收藏品充满了历史信息,启迪我们对历史的认知。下图是一枚1989年教师节邮票纪念封,反映了对教师及教育重视的有关信息。下列最符合这一时期教育发展成就表述的是(     )

A.人民教育事业开始得到创建
B.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C.文革时期取消的高考开始得到恢复
D.《义务教育法》得到贯彻实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西省方山县有个圪叉咀村,村名源于那里七股八叉的山坡。这里由荒无人烟到如今已经建成一个绿树成荫、果实累累、丰衣足食、山川秀美的小天地。村里最好的房屋是学校,白天孩子们读书,晚上村民们学文化,形成学习型的小社会。此村变化最能说明的是 (  )

A.要想富,先种树 B.要想富,先修路
C.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D.村民们丰衣足食,衣食无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与其他三个选项不同的一个()

A.“863计划” B.“星火计划” C.“火炬计划” D.“211工程计划”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1年10月,中国的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对高等学校的院系进行了调整,不久北京相继成立了北京航空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等八大院校。当时进行这种院系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引进苏联模式培养人才
C.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D.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破坏最严重的是()

A.农业 B.工业 C.教育 D.军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7月,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

A.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
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
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摘编自李育民《废约史研究30年》,概述了20世纪80年代探讨废约问题的部分专题论文。废约问题的探讨反映出

作者及其专题论文
论文期刊来源
方铭《关于苏俄两次对华宣言和废除中俄不平等条约问题》
《历史研究》1980年第6期
李光一《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的废除不平等条约》
《史学月刊》1985年第4期
韩渝辉《中国是怎么样得以在抗战时期实现废约的》
《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5期
王淇《一九四三<中美平等新约>签订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评析》
《中共党史研究》1989第4期

A.政府试图调整外交理念                  B.学术研究环境得以改善
C.“科教兴国”战略影响                 D.列强侵华影响极其深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出台的科技、教育、文艺工作方针政策,其先后顺序是(  )
①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②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③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④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④③ D.①③④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    )

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
C.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腾讯网发起《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P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活动中,“恢复高考”高票当选1977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下面表述不能够成为其当选理由的是

A.推动大学招生重新启动
B.改变了国家民族发展轨迹
C.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D.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命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数次修订历史教育目标,其中一次的内容有这样的表述“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次的历史教育目标颁布于

A.1905年 B.1912年 C.1936年 D.1956年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柏拉图的教育贡献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