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 )
A.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
B.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 |
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感 |
D.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 |
1931年底,湖南《大公报》刊载了当时省长何健下的一道手令,禁止机关在旧历年送礼,理由是:“废历年节(农历春节),互相馈送,此种繁文悖节约之旨。”尽管如此,长沙大多数老百姓仍延续一如既往的年俗。对此现象解读最正确的是
A.政府倡导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背景 |
B.人民不满政府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
C.中华传统节俗文化导致了官民矛盾 |
D.反映出中西社会风俗的对峙与冲突 |
下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政府教科书的一页插图,从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近代科学技术已经在中国运用 |
B.采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
C.此教科书由中华民国组织发行 |
D.新式科技成果得到普遍使用 |
20世纪30年代,上海每天去电影院的人达10万,其根本原因是
A.上海等地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 |
B.上海等地市民阶层壮大 |
C.电影艺术发展成熟 |
D.政府鼓励电影事业的发展 |
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耳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可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A.电话 | B.有线电报 |
C.无线电报 | D.广播电台 |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 B.新式水运业 |
C.航空运输业 | D.电报电信事业 |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由理想变成现实。你认为最重要的是( )
A.飞机的广泛使用 | B.电话和电报的使用 |
C.国际互联网的诞生 | D.航天事业的发展 |
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馆,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
A.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特权 |
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被迫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 |
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 |
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具有吸引力 |
1928年的《长寿县志》载:村落农民祠祭“拜跪无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甚者祠堂有款不妨虚糜,强者借以自肥,黠者分其余润,愚懦者每年幸叨一饱,已无他望。”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乡村百姓思想开始解放 |
B.民主革命进程影响乡村习俗 |
C.乡村传统文化渐趋失落 |
D.近代社会生活新旧并存特点 |
1872年,詹天佑随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留美期间,他深感中西方发展的差距,决心学好西方科技,报效祖国。詹天佑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成功建造了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滦河大桥 |
B.设计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
C.创造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设计修建京张铁路 |
D.支持保路运动和推动铁路建设 |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A.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
B.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
C.洋人发明的火车 |
D.中国人自行制造的飞机 |
“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时候,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 |
B.工厂招工歧视女工 |
C.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被彻底废除 |
D.当时女工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
“服饰的变迁是以非文本方式记载着社会与生活的变迁,它是时代发展永恒的烙印和缩影。”下列图片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流行女装,两者的共同点为
A.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 B.追求时尚个性 |
C.体现中西合璧风格 | D.政治色彩浓厚 |
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 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
A.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
C.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
1921年《中华女界联合会改造宣言》中说:“要求得入一切学校上学,与男子受同等教育”,“要求女子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及从事其他一切政治活动的权利;男女同工同酬等。”导致上述思想主张产生的因素有( )
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近代国家建立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