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6月创办于天津的《大公报》曾经登载了这样一则征婚启示:“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对以上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
A.近代报刊的创办反映了社会风俗的变化 |
B.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新妇女观逐渐被人们接受 |
C.时人都认识到应废除缠足、婚姻自由、提倡男女平等 |
D.该报刊的发行具有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作用 |
1912年在山东潍县的某市面店铺出现了一副对联:“职赞共和,学佛门祝发;名为待诏,代文士修容。”下列对出现此联背景的表述,最接近历史的是( )
A.民国政府提倡个人卫生 | B.山东潍县的商人支持共和 |
C.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法令 | D.清朝提倡佛儒道三教融合 |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在进步知识分子中十分浓郁,然而就是这些奉西学为救国良方,世间真理的人却有许多干着纳妾等封建守旧的事。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
A.符合人性,总是对别人要求很高,而对自己要求很低 |
B.个人隐私,他人无权干涉 |
C.人的思想演变会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
D.历史人物的思想进步总会带有瑕疵的 |
世界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25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76年;世界第一辆汽车出现于1885年,中国第一辆汽车出现于20世纪初;世界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3年,中国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9年。从三种近代交通工具传入中国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看出( )
A.中国日益融入世界 |
B.中国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
C.中国近代经济不断发展 |
D.近代交通工具受到国人欢迎 |
进入近代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
A.电影电视 | B.电报电话 |
C.报纸杂志 | D.铁路交通 |
1861年,由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的中文报纸《上海新报》在其创刊号上发布启事:“开店铺者,每以货物不销,费用多金刷印招贴,一经风雨吹残,或被闲人扯坏,即属无用……似不如叙明大略,印人此报,所费固属无多,传阅更觉周密。”这说明外资报刊促进了中国( )
A.商品市场扩大 | B.经济结构转型 |
C.商业广告创制 | D.推销技术革新 |
民国成立后,在服制上明确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而只是按性别不同,场合不同给以区分。这一变化表明( )
A.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划分,体现平等原则 |
B.西方服饰在中国服饰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
C.传统服饰对新式礼服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
D.社会习俗变化缓慢,带有鲜明政治色彩 |
秋瑾(1875年-1907年)在《敬告姊妹们》一文中说:“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据此材料推断,不准确的是( )
A.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已经明显转变 |
B.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女权思想兴起 |
C.经济独立应是女子自由幸福的基础 |
D.西方思想冲击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
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 )
A.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 B.中国首个电报机房出现 |
C.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 D.中国首条自建铁路通车 |
近代著名报纸《申报》曾刊文评论时事:“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这一述评论反映出 ( )
A.实现了男女之间的平等 |
B.近代工业冲击了传统观念 |
C.雇佣关系刚刚开始出现 |
D.近代工业促进报刊业繁荣 |
晚清时期某一画报刊记载说:“男女有别,中国为重,而其等级之所判,直将霄壤,泰西各国不然……美妇有名玛丽,现赴某轮船经理一切,而其夫亦在该船为大管,夫妇共事一船,而又女先乎男,《易·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于此事可谓铁板注解。”从中可以看出 :
A.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 |
B.女性优于男子符合中国传统的阴阳之道 |
C.国人消除了男尊女卑旧观念 |
D.该画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 |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
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 |
B.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嬗变 |
C.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
D.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
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
A.“马车专门为游览观光而发” |
B.“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 |
C.“人力车夫讨厌马车” |
D.“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 |
“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文明”的核心是( )
A.近代交通工具 | B.近代化的城市生活环境 |
C.物质生活的近代化 | D.近代工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