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得到外国人进献的某样贡品,经常在皇宫大内玩耍,溥仪为了它,派人锯平了宫殿里的很多楠木门槛。请问这会是什么贡品
A.滑板 | B.旱冰鞋 | C.自行车 | D.摩托车 |
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A.19世纪中期 | B.20世纪初期 | C.20世纪中期 | D.21世纪初期 |
服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社会的变迁。例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时期孝文帝“更姓易服”,唐女装“袒露”与宋女装“清雅”,民国时期“中山装”流行。从以上案例可以归纳出服饰变化趋向及特点。以下表述最恰当的是
A.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漠 | B.受时代、观念、文化交流影响 |
C.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 | D.民族交流是服饰变化根本原因 |
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
A.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 | 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
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 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 |
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维新派人士倡导发动女权运动。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 |
B.康广仁等在广州正式成立“不缠足会” |
C.新式学堂以不缠足为基本入学条件 |
D.发出《剪辫通令》,革除结辫陋习 |
下列属于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变化的有①火车、轮船交通工具的使用 ②利用有线电报传递信息 ③通过报纸阅读新闻、评论 ④见面称“先生”,行握手礼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为
①拘谨、保守 ②美观、适体 ③呆板、等级森严 ④方便、平民化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1909年,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的事件是
A.淞沪铁路建成 | B.唐胥铁路通车 |
C.同蒲铁路通车 | D.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通车 |
民国初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这一政策
A.说明政府关心人们 | B.体现民主共和精神 |
C.跪拜、作揖礼节不受欢迎 | D.鞠躬、握手等礼节受追捧 |
对以下四份报刊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与④代表不同的政治派别 |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①与④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
C.新中国成立后,②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舆论阵地 |
D.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 |
促使中国由传统的交通运输到近代运输方式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
①近代化轮船、火车的引进 ②汽车、电车的引进
③北方马车的淘汰 ④南方传统舟船的消失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① 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 ② “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③ 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 ④ 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A.① ② ③ | B.② ③ ④ | C.① ③ ④ | D.① ② ③ ④ |
服饰的变化是历史的缩影。下列服饰中,被认为是20实际二三十年代青年人中有文化教养象征的是
A.西装 | B.中山装 | C.学生装 | D.列宁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