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20世纪中后期中国青年人择偶标准的变迁(单位:%)
择偶标准 |
1948—1966年 |
1967—1976年 |
1977—1986年 |
1987—1996年 |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
26.6 |
28.8 |
12.65 |
15.6 |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
30.5 |
23.5 |
15.5 |
13.9 |
学历 |
10.6 |
11.7 |
12.6 |
25.3 |
职业 |
17.8 |
25.8 |
28.2 |
40.7 |
籍贯 |
4.2 |
4.9 |
6.7 |
4.1 |
从表中可以看出
A.其侧重点经历了政治出身——经济利益——学历学识的演变历程
B.时代变迁使择偶标准向个人能力倾斜
C.大众择偶标准的盲从心理较重
D.改革开放后对家庭出身和政治面貌的关注度呈持续下降趋势
“铁路时代”的到来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进步。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运行蒸汽机车的铁路最早出现在美国 |
B.火车为世界市场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
C.19世纪早期中国掀起收回铁路利权运动 |
D.“一五”期间中国城市地铁开始运营 |
1885年的上海外滩公园明示游览规则,条款规定:“一、脚踏车及犬不准人内;……三、禁止采花捉鸟巢以及损害花草树木,……四、不准人奏乐之处;五、除西人之佣仆外,华人一概不准人内……”。对此现象的反思应该是
A.形成平等观念 | B.外争权益,内省公德 |
C.树立规则意识 | D.口诛笔伐,愤懑宣泄 |
1861年,由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的中文报纸《上海新报》在其创刊号上发布启事:“开店铺者,每以货物不销,费用多金刷印招贴,一经风雨吹残,或被闲人扯坏,即属无用……似不如叙明大略,印人此报,所费固属无多,传阅更觉周密。”这说明外资报刊促进了中国
A.商品市场扩大 | B.经济结构转型 | C.商业广告创制 | D.推销技术革新 |
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诸其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A.促进了市场繁荣 | B.有利于普及西装 |
C.淡化了传统等级 | D.交际活动增加 |
建筑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从图一到图二建筑发生了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
B.清政府的政策 |
C.中国人自己的主动改造 |
D.科技的发展 |
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说明
A.租界当局拥有制定交通规则的权力 | B.交通规则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
C.上海交通领域出现了最新科技成果 | D.上海交通开始与西方近代文明接轨 |
“那时候,人民对待粮票的态度可以说是慎之又慎,谁家的孩子上粮店买米,丢失了钱可能还不要紧,但若是把粮票给丢了,那就是不可饶恕之‘罪’。”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粮票取代钱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 | B.粮票是人们进行购物的主要凭证 |
C.粮食匮乏,必须凭票进行计划供应 | D.粮票被赋予一种浓厚的政治色彩 |
《中国现代化》一书记载:“民国元年后出现的几百家报纸、几十家学术或政论性杂志,以及十几万所大小学校,不仅使知识分子在数量上猛增,而且为他们提供了更为独立的职业(例如教师、记者)、社会地位和更大的社会流动可能性。”这反映了民国成立后
A.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 | B.报纸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
C.报纸实现了专门分工 | D.报纸进一步开启了民智 |
下图是1946年江苏常熟一家私人理发店的开张仪式。据此可知
A.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恢复发展 |
B.政协会议实现了国内的民主与和平 |
C.中国正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
D.常熟地区理发行业的技术非常先进 |
1877年《申报》专栏《津门纪略》记载说:“乡间妇女至沪佣工,当其初至时,或在城内帮佣,尚不失本来面目。略过数月,或迁出城外,则无不心思骤变矣。妆风雅,爱打扮,渐而时出吃茶……回思昔日在乡之情事,竟有判若两人者。”这一描述实际上反映了
A.作者对女子出外做工持反对态度 | B.西方工业文明导致传统道德的崩溃 |
C.《申报》以宣传传统思想为宗旨 | D.近代城市生活影响人们的社会观念 |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各种穿越剧、抗日神剧和历史偶像剧轮番上演,一些影视作品中的雷人情节严重干扰了广大观众的正确历史观的形成,请从历史的角度看看,下面哪些影视剧中的场景是不可能发生的
①女主角欢天喜地的向康熙皇帝展示自己的无袖旗
②中共地下党员在地铁站里向同伴传递日军情报
③一对年轻人身穿列宁装和布拉吉(连衣裙),唱着欢快的苏联歌曲去剧院看“样板戏”
④一位刚来深圳打工的年轻人从广播里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毅然辞掉工作回家复习,准备圆自己的大学梦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时任北平市长的袁良亲自到中山公园大门口去捉拿穿无袖旗袍的女性。这一现象说明
A.无袖旗袍不符合现代审美需要 | B.无袖旗袍流行受传统势力阻碍 |
C.女性穿无袖旗袍有伤社会风化 | D.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政策 |
龚祥瑞在自传《盲人奥里翁》中记载:“辛亥革命那一年,在我出生的那一天(旧历六月初八),父亲头上留了四十多年的辫子竟被守城门的乡勇给剪去了。”这一材料说明
A.清末已出现市民的辫子被乡勇强迫剪掉的现象 |
B.清末新军和军官学堂的学生剪辫子之风已形成 |
C.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巨大变化 |
D.清朝末年乡勇自作主张强迫市民剪掉辫子成风 |
1897年11月《时务报》曾记载:“乡人某蓄鸡鸭甚伙,而得蛋甚少,约计徒食而无所出者,五分而有其一。于是以曷格司射光(即X射线)验之,果见所蓄鸡鸭中,不生蛋者居其弱半。自此以后,该乡人购鸡鸭,必携射光机器,能生蛋者留之,否则售之于市。” 这从侧面反映了
A.变法革新思想解放部分乡民的思想 |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鸡鸭养殖的变革 |
C.大众媒介关注近代科技的普及宣传 |
D.西方科技初步改变乡民的传统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