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学者蒋廷黻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者所预谋。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观点与材料一致的是( )
A.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 | B.战争的原因是英国预谋已久 |
C.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 | D.社会制度差异是战争的起因 |
某条约规定:“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划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下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的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 U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C.甲午战争期间 |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
1840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从世界潮流来看,它的性质属于
A.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
B.维护主权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 |
C.东西方的一次决战 |
D.工业文明国度与农业文明国度的较量 |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 | D.抗日战争 |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由此可知
A.耆英为其签约出卖国家主权的行为辩解 |
B.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 |
C.系列条约的签订达到了抚靖羁縻的目的 |
D.清政府以签约展示天朝上国的外交诚信 |
《货币战争》中说:“英国金融资本的突击力量远比船坚炮利的帝国海军更具威力,他们将首先打垮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政府的财政税收权、军事与国防的开支权将逐步沦丧。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列强的待宰羔羊。”英国资本家首先冲击大清帝国白银货币本位的方式是
A.鸦片走私 | B.商品输出 |
C.强迫赔款 | D.开设工厂 |
一组同学讨论两次鸦片战争的相似之处,以下是他们列出的四个观点。二者本质上的相似之处应该是
A.以武力为主要手段 | B.从对我国东南沿海进攻开始 |
C.威胁清朝统治的中心地带 | D.强迫中国开放市场 |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表明了( )
①腐朽的封建主义是无法与新兴的资本主义抗衡的
②落后就要挨打
③清政府政治的腐朽、落后
④工业革命影响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A.①②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郭卫东在《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下列能正确反映作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是( )
A.英国的殖民侵略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
B.中国控制茶叶的出口最终导致战争爆发 |
C.英国为了维护民主政治制度 |
D.因中英经济贸易上的利益冲突所致 |
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
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 |
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
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
D.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税额 |
《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这一规定( )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
B.事实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 |
C.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
D.有利于广州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 B.片面最惠国待遇 |
C.居住及租地权 | D.军舰“巡查贸易”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