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96.94万英镑,1845年就上升为239.48万英镑。但以后却开始下降,1846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跌到120万英镑,其后大多年份在160万英镑左右徘徊,1854年还降至100万英镑以下,外国商品大量积压在口岸仓库中。这一现象的出现
A.导致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开始出现逆差 | B.刺激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 |
C.表明传统的经济结构仍没有发生变化 | D.是中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的必然结果 |
讽刺19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现象的一副对联写道:“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
|
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反映了
A.外敌武力入侵的灾难 B.中国人惧怕洋枪洋炮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
A.勒索大量赔款 | B.割占香港岛 |
C.领事裁判权 | D.协定关税 |
2000年5月,保利集团在香港拍卖会上花费3000多万港币购回在火烧圆明园时流失的国宝:铜铸的牛首、猴首、虎首。这批国宝被劫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中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
C.甲午中日战争中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宝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对外开放 | B.思想解放 |
C.文明碰撞 | D.政府提倡 |
某一时期后,江西产茶区域进一步扩大,主要集中在环鄱阳湖地区,安义县“茶叶昔无近有,胶源西山最盛”,有位外国人在看到玉山、河口一带漫山遍野的茶树时称:“这里上万亩的土地都种着茶叶,而且大部分土地是最近几年开垦和栽种的”。修水县全县茶殆及乡村,农民80%—90%以此为业,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C.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 D.第一次世界大战 |
1862年上海的租界里,曾经空置的小木屋被房东用更高的价格租出去,卖鸦片的洋行转向房地产市场,开发商不再建造小木屋,改建两三层的小楼,以石料作门框,配以黑漆厚木门扇,但到了1864年下半年,新建房屋再次出现空置,在建的房屋也纷纷停工,许多开发商破了产,甚至有人跳黄浦江了。当时上海租界楼市的这些变化,与哪一历史因素关系密切?
A.太平军的东征与失败 | B.英法联军的入侵及其撤离 |
C.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与衰落 |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消长 |
中英《南京条约》中有“领事报关”的条款,规定:洋船至,将船牌、舱口单、报单等件,送交口岸本国领事,领事以此通知海关,于卸货、装货时,“共同查验”,交纳船钞税银,海关即发完税红单,领事凭红单,发回船牌等件,然后出口。这项条款
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丧失 | B.有助于中国海关制度进步 |
C.促进中英贸易迅速增长 | D.使在华洋人取得治外法权 |
下图是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碑。它所承载的历史事件( )
①发生在鸦片战争结束时
②充分地利用了自然条件重创侵略者
③以抵抗列强侵略为目标
④体现了不畏强暴等精神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
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有人将下面漫画中逃跑者的现实活动归纳为:溜之大吉→反咬一口→为人打工。漫画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后列强获得的侵华权益是( )
A.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
B.列强在华设厂开始取得合法地位 |
C.西方列强拉开了瓜分中国的序幕 |
D.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华战略要地 |
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 |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
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
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像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了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B.甲午战争 |
C.抗日战争 | D.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前,在外交文书的问题上,中英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清政府坚持用“禀”“谕”的体制(英国官员用下对上的“禀”,清政府官员用上对下的“谕”),而英国主张用平行的照会文书。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这个变化反映出( )
A.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 |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
C.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 | D.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涌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