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1840年)战争?……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下列关于这场战争的研究结论,正确的是
A.正当贸易中中国在银元方面是出超的 |
B.鸦片和茶叶的冲突是战争发生的根源 |
C.英国发动战争的决议主要取决于英王 |
D.进行战争是维护正当贸易的必要手段 |
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损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
B.削弱清朝军队的战斗力 |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
D.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 | D.抗日战争 |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 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
道光帝对签定《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其平行理可以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由此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
A.近代国家思想 | B.屈辱外交思想 |
C.传统夷夏思想 | D.殖民外交思想 |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
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
(1)请将上述图像排序,并据图片提示概述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历程。
(2)就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而言,19世纪70年代前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所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什么?说明理由。
(3)以上4幅图像作为“可视的历史”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鸦片战争之前广州被称为中国人看世界的窗口,这主要是由于清朝的( )
A.海禁政策 | B.文化禁锢政策 | C.闭关政策 | D.禁止鸦片政策 |
晚清诗人赵函在长诗《哀金陵》中写到“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吁嗟呼!城中歌舞庆太平,城外盗贼仍纵横。”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此事件是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 B.诗人抨击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
C.“城外盗贼”指英法侵略者 | D.“华夷观念”开始被冲破 |
林则徐在《拟喻英吉利国王檄》中曾说:“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怀绥远,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历以富庶,赖有此也。……况如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又外国之呢羽毕叽,非得中国丝斤,不能成织。……外国所必须者,曷可胜数,而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既非中国要需,何难闭关绝市”。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林则徐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②中国是世界的重要原料供应地
③打开国门学习西方是强国富国之路
④保持两国贸易关系对双方都有利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③④ |
据英国官方材料,从1837年7月至1838年6月,中国从英国(包括印度)的进口总值是560万英镑,其中鸦片占60%。这一年中国对英国的输出总值是310万英镑。对这种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A.鸦片是英国对华贸易的主要商品 |
B.中国在中英正当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 |
C.英国在正常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 |
D.英国用鸦片贸易扭转正常贸易逆差 |
《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 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
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 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
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回答有关问题:(11分)
回答:
图一签订于哪一年?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变化?(3分)
图二割占了中国哪些领土?中国社会性质又有何变化?(5分)
图三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有何主要影响?(3分)
下列关于这幅浮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 | 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主持 |
C.给英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 D.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是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了苦难的深渊……”
战争名称 |
时间 |
发动国家 |
战争主要结果及其主要影响 |
鸦片战争 |
① |
英国 |
② |
③ |
④ |
⑤ |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⑥ |
⑦ |
日本 |
⑧ |
⑨ |
1900年~1901年 |
德、奥、美、法、英、意、日、俄 |
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上面的表格。
(2)根据表格栏目和所填内容,为表格设计一个标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吏新编》
材料三: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虐同群。
——《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四:图二
材料五:“无论欧关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回答:
(1)图一签订于哪一年?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变化?
(2)材料二中的“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分别指什么事件?
(3)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4) 材料三反映了义和团对“洋人”和“清政府”怎样的态度?为什么?
(5)图二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有何主要影响?
(6)依据材料五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实际反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