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上海]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前期,许多历史学家相信,历史研究可以去除主观因素,达到完全客观的境地。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这种对历史客观性的信心?(   )
①“历史是一门科学,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
②“并不是我在说话,而是历史透过我的口在说话。”
③“我们只要把材料准备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
④“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图片中原始社会的文物。如果要确认其产自哪一地区,除调查其流传的来龙去脉、分析其制作材料,比较其工艺、形制特征等方法外,还有一个比较可靠的方法是

A.确认现存何处 B.查证当时名称
C.试验它的用途 D.探究其上符号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韩非子集法家大成。曾有学者称许他:“他不是完全局限在法家范围内、以法家来论法,而是承接了(  )家、(  )家的思想,这种籍他山之石,正是他所以能画龙点睛,特别见精神的地方。”韩非子吸收了哪两家的思想成就其一家之言?(   )

A.儒、墨 B.墨、名 C.儒、道 D.儒、名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   )

A.人人精通法律 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C.法律至上原则 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居民大量地迁移到南方,这主要是因为:

A.战乱 B.瘟疫 C.灾荒 D.移民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皇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大臣主张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计较他们的家世背景。皇帝反对大臣的说法,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所以是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标准。这件事最可能发生的时期是(   )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宋元 D.明清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地发现一座古墓,清理出以下随葬文物,据此判断此古墓出现最早的大致年代
①丝织品  ②景德年间瓷器  ③唐三彩马   ④活字印刷品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世纪时,一位阿拉伯学者到西欧去旅游考察,他对于西欧的感观,最可能是(   )

A.对西欧的落后和民俗鄙陋大加批评 B.对统一西欧的强大政权印象深刻
C.对西欧经济和城市的繁荣赞赏不已 D.对西欧的大学林立感到惊讶不止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人可能看到的现象有(   )
①印刷工人排版印刷《马可·波罗行纪》
②在宴会上使用来自中国的精美的瓷器
③在意大利教堂上看到达·芬奇的壁画
④英国伦敦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人准备出门旅行,先到城中购买相关书籍,书籍中陈列着各种指南、地图及日常生活有关的百科全书。这些书中不仅有交通路线,甚至有烟草,海外奇珍等的介绍。这个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时间?(   )

A.宋代 B.明代 C.清代 D.民初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列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根据这段话,这位学者认为海禁将造成(   )

A.人民国家认同逐渐混淆 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切国家都有一个相同的目的,就是自保。……但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它的政制的直接目的就是政治自由。”([法]孟德斯鸠 (1689-1755),《论法的精神》上册)这个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92年,英特使马戛尔尼来华。他曾邀请清军将领福康安检阅英国使团卫队演习新式武器操练,福康安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作,谅来没有什么稀奇!”福康安的话语反映出(   )

A.英国有武力侵略中国的企图 B.英国的军事武器并不先进
C.中国封建统治者自大的心态 D.福康安对西洋武器非常熟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秦变法而败亡,后世人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伏诛,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后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令败亡灭绝而不悔。”李鸿章这段话的主旨是(   )

A.反对变革 B.主张革新 C.希望进步 D.要求守法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的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历史实践证明(   )

A.作者未能实践自己的信念 B.作者坚持信念并躬行实践
C.作者后来放弃了革命主张 D.没有出现汉人为君主现象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当河里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经济水平 B.引进西方的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的结果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近代的民权思想,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人民权利最先获得保障的国家应该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制宪会议为改造旧制度作出了巨大贡献,它所完成的任务是(   )

A.建立完整的资产阶级法律体系 B.建立法兰西的共和制度
C.初步建立起法兰西的民主政体 D.打败欧洲封建国家干涉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即使到18世纪,中国仍有相当的潜力,保持着繁荣和强大。但这种繁荣和强大与西欧国家已不相同。其“不相同”的本质差异主要体现在(   )

A.地理环境 B.种族与人口 C.制度与思想 D.选官制度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副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这主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

A.比古代神话还传奇 B.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
C.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D.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48年2月的在英国伦敦出版的一本著作中曾写道:“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该书是一本(   )

A.科学著作 B.学术论文 C.政党纲领 D.工作汇报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1510年起的一段时期内,下表甲、乙、丙三组商品是欧洲从事国际贸易的主轴。如果经由欧洲输出、再行交换或生产,最后将获利输入欧洲,其顺序应是(   )

组  别



商品内容
盐、酒、火器、布匹、五金
糖、烟草、稻米
奴隶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丙、乙、甲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曾感叹:“当我们谈论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时,已经忘却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前行,而我们却停滞不前。”之后,俄国采取了哪一行动开始“前行”(   )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这是英国人在《南京条约》中把上述地区作为通商口岸的理由。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①向中国倾销鸦片       ②掠夺中国原料
③向中国输出资本       ④打开中国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有些时期,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化,可以称为“大变局”。下列有关历史发展的叙述中,哪些可称为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大变局?”(   )
①商周之际,王国变为封建  ②周秦之际,封建变为郡县
③三国时代,统一变成分裂  ④清末民初,专制变为共和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导致此说的直接原因是

A.总结郑成功收复台湾经验 B.汲取两次鸦片战争的教训
C.接受中日甲午战争的教训 D.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九世纪末出现一种理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类社会,弱势的文化与种族终将衰微,只有最强者才能够生存。下列何者以这个理论合理化其行为?(   )

A.社会主义 B.帝国主义 C.自由主义 D.无政府主义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该街景照片,它当摄于下列哪一年代?

A.1870年代 B.1910年代
C.1950年代 D.1990年代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是社会的进步,这主要是指(    )

A.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B.它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C.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D.促使人类社会进入到电气时代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在《卖布谣》中写到:“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有要,饿倒哥哥嫂嫂。”该诗反映了(   )
①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②作者提倡使用国货
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④作者反对机器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从公元前500年到1500年,人类的进步征途发生了飞流直下的逆转。这中间,黄金般瑰丽的罗马世界和激动人心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创造时代被令人类文明伤心的“黑暗时代”割裂开来,弥漫社会的穷困、迷信、愚昧抹掉了那绚丽的文明之光。
——《剑桥插图中世纪史》
材料二:这一千年不是普遍野蛮状态所引起的简单的历史中断,那儿又是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有一个挨一个的富有激情的大民族,有巨大的科技进步的曙光……。
——恩格斯
材料三:图为“封建制度图示”
——(引自[美]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著,《世界历史》大象出版社2006年3月版)

问题:
(1)为何材料一将“罗马世界”称之为“黄金般瑰丽”?
(2)哪些历史事件直接推动了材料二中“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巨大的科技进步的曙光”指的又是什么?
(3)维系材料三中各阶级的纽带是什么?由于哪一事件使其获取方式发生变化,其影响是什么?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
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

(1)请将上述图像排序,并据图片提示概述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历程。
(2)就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而言,19世纪70年代前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所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什么?说明理由。
(3)以上4幅图像作为“可视的历史”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材料二:第四条——各州对他州的法令、官方文件和诉讼应有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他州的公民不得歧视,各州的公民享有平等的特权和豁免权;各州相互有义务引渡逃犯。
第六条——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均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触。
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以上两项制度的共性,对此你有何认识?(4分)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叙述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至20世纪初的发展历程。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学生社团组织以“国际政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试图从历史角度探讨两者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讨论问题一:古代中国和周边世界的贸易关系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讨论问题二:近代中国和国家贸易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依据“讨论问题一”的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试从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
(2)“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3)“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4)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主要受到了哪个因素的影响。

来源: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