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前期,许多历史学家相信,历史研究可以去除主观因素,达到完全客观的境地。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这种对历史客观性的信心?( )①“历史是一门科学,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②“并不是我在说话,而是历史透过我的口在说话。”③“我们只要把材料准备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④“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1896年康有为在上皇帝书《请尊孔教为国教》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教主,……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1914年,袁世凯发布《祭孔告令》,规定每年9月28日中央与地方一律举行“祀孔典礼”。下列对二者“尊孔”相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胡汉民在自传中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时说“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符合这个观点表述的是:
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改变婚姻依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习,提倡“夫妇择偶判妻,皆由两厢情愿”,他们还主张废除缠足。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禁止缠足。这些在当时的主要意义是①有利于铲除社会陋习,树立社会新风 ②促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 ③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实现了男女平等 ④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1911年底,对于中国当时的形势,帝国主义惊呼:“主要危险在于叛乱可能延长,或具有敌视外国人的性质,”“如任此种情势继续发展,不仅影响商务,恐将爆发类似拳乱(指义和团)之排外运动。”为此,帝国主义采取的措施包括①立即调集军队,准备干涉 ②与清政府签署了出售武器合同 ③截留中国海关的全部税收,防止落人革命党人之手 ④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