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立约后,朝野上下,一切如故,初未因外患而有所变革也。”此处的“约”指的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图空白a、d 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鸦片走私、出超 | 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
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 | D.开埠通商、入超 |
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导致“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的原因是
A.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 B.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由此被打破 |
C.“一体均沾”使列强共同主宰中国 | D.领事裁判权侵犯了中国司法主权 |
1868年,清政府与英、美驻上海领事议订《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租界设会审公廨,根据中外双方的约定,如果案件涉及洋人或洋人雇佣的华籍仆人,由外国外交官参加会审;纯粹华人案件,由中国谳员独自审断。与此相关的是西方人在华的
A.领事裁判权 | B.片面最惠国待遇 | C.居住及租地权 | D.“门户开放”政策 |
英国汉学家理雅各(1815-1897年)的代表作《中国经典》中说:“自古老的封建帝国消亡,秦建立专制国家始,中国就再没有出现过革命,而只是统治者和朝代的更替……在西方人看来,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从已经存在了大约2000多年的旧事物向将会变革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的更新的西方思想转变的出发点”。理雅各的观点是
A.秦建立专制制度导致中国再没有出现革命 |
B.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一场进步和正义的革命 |
C.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 |
D.秦的专制制度取代分封制导致中国的落后 |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租界每亩土地价格平均150879银元,而市区华界每亩平均仅1428银元。”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租界土地权利和预期收益明显高于华界 |
B.片面最惠国待遇推高租界房价 |
C.租界的领事裁判权维护了民主自由 |
D.“门户开放”政策使大量洋人涌入中国 |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的自然经济尚未开始瓦解 | B.当时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
C.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 | D.世界市场形成后对华贸易减少 |
魏源在《筹海篇三·议战》中说:“共计外夷岁入中国之货,仅值银二千十四万八千圆,而岁运出口之货,共值银三千五百有九万三千圆。以货易货,岁应补中国价银千四百九十四万五千圆。使无鸦片之毒,则外洋之银有入无出,中国银且日贱,利可胜述哉。”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贸易改变了中英正常贸易的地位 | B.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引发了“价格革命” |
C.揭示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 D.作者改变了天朝上国的传统心态 |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近日透露,自己即将离开央视,重返传媒大学进行“口述历史”的教学和研究。“留住过去的声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口述史学正在兴起。下列主题不适合今天按口述史方法研究的是
A.鸦片贸易的统计资料 | B.文革时期民众的生活 |
C.南京大屠杀证据研究 | D.二战期间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
“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该评价适用于
A.雅克萨之战 | B.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北伐战争 |
英国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认为英国发动对华战争史正义的 |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
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
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 |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 D.德国强租胶州湾地区 |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这段话的最确切最完整含义是
A.落后造成了挨打的悲剧 | B.英国是为了维护商业特权 |
C.中国代表正义无可指责 | D.鸦片战争充满矛盾与悖论 |
“西方用船坚炮利打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认识
①夸大了殖民侵略的积极影响
②体现了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
③体现了世界史逐渐发展为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
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