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了①、②、③、④四次重要的反法西斯国际会议(下图),其中对战后国际政治关系影响最深远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由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到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的过程。其标志是
A.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D.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出现 |
“布拉格之春”的出现和结束表明
①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不符合时代需求 ②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③苏联的经济模式已成为东欧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④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A.①②③④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④ |
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前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美苏
A.都成为超级大国 | B.进行“冷战”对峙 |
C.共同对付法西斯 | D.军事实力接近 |
有人认为美国“要会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的实质是称霸世界,使美国在谋求霸权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是
A.与苏联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
B.策划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 |
D.组织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
A.英国独占世界霸权的愿望 | B.东欧成为苏联英国战后争夺的焦点 |
C.英国欲损取利益讨好美国 | D.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着力于称霸世界,推行遏制社会主义的冷战政策。下列各项与美国冷战政策无关的是
A.联合国的成立 | B.北约的形成 | C.华约的组建 |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1944年,苏联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但由于固定卢布汇价、交流经济情报等规定,最终没有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这表明( )
A.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
B.美国准备实行“冷战”政策 |
C.苏联担心国家利益受到损害 |
D.苏联将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
“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的军事联合行动,也是冷战的最佳范例,美苏两强在遥远的国度进行军事对抗。”
A.朝鲜战争 | B.柏林危机 |
C.古巴危机 | D.越南战争 |
冷战期间美苏发动和参加的局部“热战”使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
A.柏林危机 | B.朝鲜和越南战争 |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
【原创】《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载:1945年“国民政府不仅作为抵抗日本的自由中国的领导者而赢得了喝彩,还把中国带进了世界政治舞台,在那里终于被承认为大国之一。”下列可以成为其史实依据的是( )
①签署《大西洋宪章》 ②签署《联合国宪章》
③参加雅尔塔会议 ④参加布雷顿森林体系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1979年深冬,美国核潜艇“帕切”号从北冰洋厚厚的冰层下悄然驶入巴伦支海,在连接苏联北方舰队司令部与海军基地的电缆上安装了窃听装置,获取了大量有关苏联海军进行未来核战争的详细计划。这表明
A.美国是“冷战”的发起者 | B.科技竞争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 |
C.“冷战”的主要方式是海上竞争 | D.美苏“冷战”危及全球环境安全 |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政治组织。《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它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下列对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表述最准确的有
①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②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
③促成国际合作 ④协调各国行动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某西方学者说:“1945的和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该学者所说的“第三个意义”是指
A.世界经济体制趋向制度化体系化 |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 |
C.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两极格局 |
D.美苏未达成持久共识而爆发冷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