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60年代,广大黑人为争取平等权利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1957年,美国联邦法院颁布法律,要求开始废除美国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但阿肯色州小石城发生了对法律的抵抗性事件。这突出反映了当时的美国
A.有能力保护公民的公民权 | B.废除种族隔离的进程发展缓慢 |
C.民权运动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 | D.广大黑人要求充分人权的热情高涨 |
美国驻苏大使乔治·凯南在致华盛顿的“八千字电报”中指出: “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国家,他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欧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凯南的这段言论是
A.阻止希特勒的扩张 | B.为“遏制战略”造势 |
C.促成北约的建立 | D.推进马歇尔计划实施 |
1946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写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信中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我们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这表明
A.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 B.二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加剧 |
C.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 D.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 |
二战后乔治·凯南在《苏联行为的根源》中说:“在今后很长时间内,苏联仍是很难打交道的。但并不是说,苏联要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以便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内推翻我们的社会制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面“冷战”不可避免 ②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③“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④“冷战”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对立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上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这些言论
A.批评了冷战政策 | 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 |
C.力图缓和与苏联之间的关系 | D.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 |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把他发动的冷战标榜为“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杜鲁门认为冷战的根源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
B.苏联保障国家安全与美国称霸全球的碰撞 |
C.二战后实力大大膨胀的美国试图控制苏联 |
D.共同敌人法西斯被败后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
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版图的变化情况。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 | B.④③②① | C.①③②④ | D.③④①② |
1957年11月美国把原隶属于国防动员署的科学顾问委员会划归总统行政办公室而变为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又下令设立联邦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国家航空和宇航局。这一决定的重要背景是
A.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 | B.美国遭遇科技发展瓶颈 |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威胁 | 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 B.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 D.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951年提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务范围应是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这条岛链”。此观点提出的背景是
A.美苏冷战 | B.第一次世界大战 | C.冷战结束 |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下表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准确的是( )
1957年11月14日到16日 |
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
1957年12月19日 |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下图所示海报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西欧实现了一体化 |
B.美国努力扶植西欧 |
C.欧洲重视提高妇女的地位 |
D.欧洲社会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
1948年,一批输往欧洲的物资上贴有标签。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A.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C.《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 |
D.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