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曾强烈反感甲壳虫乐队,他说“苏联青年不需要这种刺耳的垃圾”,甚至宣称:“从萨克斯管到弹簧刀仅有一步之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良知复兴”运动在苏联受挫 |
B.苏联拒绝无用、堕落的音乐形式 |
C.经济结构决定苏联的消费水平 |
D.政治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 |
1948—1949年,美国飞行员霍尔沃森向西柏林运送生活物资时,都会给小孩空投巧克力,被称为“巧克力叔叔”。与其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B.柏林墙的建成 |
C.北约组织的建立 | 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冷战”局面。双方的敌对行动,包括( )
①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
②外交对抗和封锁禁运
③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
④发动代理人战争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西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 B.成立经互会 |
C.成立华约组织 |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
下列关于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多极化为总体发展趋势 | B.东方从属于西方再度出现 |
C.两极格局阻碍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 D.美国一度成为世界霸主 |
据某史学著作:“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文中的“事件”是
A.北约组织建立 | B.朝鲜战争 | C.柏林墙修筑 | D.古巴导弹危机 |
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认为:整个“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不是苏联没能发明与传播彩色电视机或微波炉,而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这主要是因为
A.苏联工业化水平相对落后 | B.斯大林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
C.美国对苏联实行技术封锁 | D.苏联人排斥西方生活方式 |
有学者称:“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这种‘伟大’主要通过三个进步的历史进程表现出来。”以下不能佐证这一论点的是
A.旧殖民体系不断瓦解 | B.世界市场日趋成熟 |
C.两极格局的逐渐形成 | D.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
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先后爆发了87次战争。其中,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战争的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联系 |
B.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
C.战争造成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 |
D.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分布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领导的民主联盟曾被视为东西方之间可能的桥梁,但在即将举行的大选中会面临失败的共产党人却在1948年2月夺取了政权。从当时的国际环境看,这一变化反映的是( )
A.美苏两国关系的日趋紧张 |
B.冷战由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而引发 |
C.两极格局的形成导致欧洲的分裂 |
D.马歇尔计划激化了欧洲国家的内部矛盾 |
以下是进攻朝鲜时联合国的兵力组成,通过下表可以看出
国家 |
美国 |
英国 |
加拿大 |
土耳其 |
南朝鲜 |
||||
军队 |
30多万 |
14000多 |
6100多 |
5400多 |
59万多
|
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版图的变化情况。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 | B.④③②① | C.①③②④ | D.③④①② |
漫画常用简单夸张的手法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下图是一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漫画,它讽刺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 B.古巴导弹危机 |
C.马歇尔计划 | D.两极格局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