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A.同盟力量的差距 | B.意识形态的对立 |
C.军事力量的失衡 | D.经济水平的差距 |
中国新闻网报道,朝鲜于2013年3月切断板门店红十字会联络渠道和朝韩军事热线,以回应韩国和美国的联合军事演习。造成朝鲜半岛分裂,朝韩对峙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
A.韩国和朝鲜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 |
B.美苏的“冷战”政策 |
C.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
D.韩国和朝鲜经济发展差距巨大 |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
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 B.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
C.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 D.杜鲁门主义的推行 |
美国实施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 B.向苏联和东欧进行经济渗透 |
C.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 | D.帮助西欧各国复兴社会经济 |
二战后美国的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美苏( )
A.都成为超级大国 | B.进行“冷战”对峙 |
C.共同对付法西斯 | D.军事实力接近 |
下图中细长的树干代表战争中受到严重摧残的欧洲,在夹板的护持下已复苏、开花。图中的夹板代表的是
A.马歇尔计划 |
B.杜鲁门主义 |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D.欧洲共同体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A. | 杜鲁门主义 | B. | 马歇尔计划 |
C. | 北约组织 | D.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
B.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 |
C.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 |
D.苏联军事实力.国际地位提高,与美国争夺霸权 |
美国在建立“东南亚条约组织”时,提出“它对于侵略和武装进攻的意义的承认……只适用于共产党的侵略,……”说明它建立该组织的主要目的在于
A.继续推行“冷战”政策 | B.武装侵略东南亚国家 |
C.遏制共产主义 | D.支援东南亚国家 |
从“欧共体大事年表”中,可以看出西欧国家( )
①不断加强经济合作 ②进一步加强政治上联合 ③走联合自强的道路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 |
2007年,西方媒体纷纷指责中国“黑客”攻击美、德、英等国的政府或军方网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这些言论是冷战思维的表现。“冷战思维”的核心内容是
A.打击 | B.遏制 | C.合作 | D.共存 |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主要表现为
A.直接的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不断爆发“局部热战” |
B.在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上的全面敌对,但双方不直接付诸武力 |
C.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
D.仅在欧洲范围内相互争霸,两大军事集团长期对峙 |
下列四幅图最能体现二战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特征的是( )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