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指出“苏联不会直接向发达的西方世界扩张,而是要向不属于西方世界的国家和战前的广大殖民地地区,即介于西方世界和苏联之间的广大的中间地带进行扩张。因此必须下决心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作者的这段结论
A.为“遏制理论”造势 | B.推进马歇尔计划实施 |
C.促成北约成立 | D.引发古巴导弹危机 |
1950年1月5日杜鲁门对国务院起草的台湾声明稿作了修改,从“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特权,建立军事基地或使台湾脱离中国”一句中删去无意使台湾脱离中国的字样,同时把“无意”变成“目前无意”。从杜鲁门的修改中可以看出
A.他为将来美国干涉台湾、分裂中国“留有余地” |
B.美国害怕卷入中国内战 |
C.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
D.美国为进行朝鲜战争而急于从台湾问题脱身 |
“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打破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1948年,英、法等16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在这种合作的气氛下,1950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支付同盟。”这说明马歇尔计划
A.促进了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
B.加快了欧洲的复兴 |
C.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
D.对战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 D.德国的分裂 |
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种新的国际关系说明了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
C.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形成一个世界体系 |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
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
A.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 |
B.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 |
C.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
D.美国发动朝鲜战争 |
李明同学在撰写历史小论文时引用了如下材料:“1961年,苏联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美国政府十分震惊,马上着手制定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1969年,美国成功发射‘阿波罗11号’飞船,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这篇小论文最恰当的主题应该是( )
A.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B.论科技和冷战的关系 |
C.论科技与战争的关系 | D.论科技造福人类 |
“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制度的差异 | B.经济体制的不同 |
C.社会矛盾的激化 | D.国家利益的冲突 |
美苏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 )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
C.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 D.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
二战后,和平学迅速在世界各地生根开花,有人认为和平分为“消极和平”和 “积极和平”,以下属于“消极和平”的是
A.美苏核军备竞赛 | B.热战 | C.不结盟运动 | D.冷战 |
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 )
A.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 | B.北约建立 |
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 D.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
关于二战后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
A.美国实行目的是遏制苏联,扶植和控制西欧 |
B.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标志冷战全面开始 |
C.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范围是西欧各资本主义国家 |
D.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