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周公另一创制是将封建与宗法关系结为一体。每个诸侯的疆域内,必须有宗庙,它成为地区上神圣之殿宇,其始祖被全疆域大众供奉,保持着一种准亲属的关系。在领域内不仅公侯伯子男的名位世袭,即主持国政的卿及大夫也仍由指定的世系所把持……”这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治久安
B.血缘分封制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他认为

A.直接民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B.直接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
C.希腊民主更强调集体统治 D.希腊民主是人类的黄金时期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谈到内阁的作业时,有学者指出:假如皇帝与大臣发生矛盾,“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依据这一论述得出的结论

A.废丞相降低了行政效率 B.皇帝加强了对百官的掌控
C.内阁没有任何政治权力 D.废丞相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在英国政治体制中,“它是一个被创造物,但是它有权毁掉它的创造者。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从起源上讲它是派生的,但在行动中具有毁灭性。”它是

A.国王 B.内阁 C.议会 D.首相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军事、外交是联邦专有权,教育和治安是州专有权,征税是联邦与州共有的权力。这一规定

A.构建了联邦政府完整的权力结构
B.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民生权利的要求
C.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民主共和国
D.较好地处理了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的关系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的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以下运动最符合题意的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只要我们还是少数,我们就要进行批评,揭发错误,同时宣传全部国家政权归工人代表苏维埃的必要性,使群众从实际经验中纠正自己的错误。”列宁说这段话的目的是号召群众

A.推翻沙皇政府 B.增强革命力量
C.推翻临时政府 D.反对外来干涉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曾召开许多重要的会议,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①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发动农民运动 
②中共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是中国“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新型人民民主制度的最终确立是在

A.七届二中全会
B.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七千人大会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时期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不断完善与创新,其中创新性重大举措的是

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B.逐步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C.坚持和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健全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种新的国际关系说明了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C.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形成一个世界体系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段材料表明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放弃称霸政策
C.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D.其他国家联合起来一致反对美国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时代》周刊的一幅封面上写着“To peking for peace”,中文含义是“为了和平去北京”,并在画面中画着:满脸笑容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和提着皮箱的国务卿基辛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说明中美已经结束对抗,实现了和平
B.表现了中国对实现中美和平的渴望
C.反映了美国民众对中美和平的支持
D.尼克松是为了联中抗苏而去北京的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国民全体。”在当时,其本质意义在于

A.使人民获得了广泛的政治权利 B.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C.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D.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文,由“德谟”和“克拉西”两个词合成。前一个词是“人民”和“地区”的意思,后一个词是“权力”和“统治”的意思。即人民的权利、人民的统治之意。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用来表述希腊城邦的一种政治实践。在梭伦统治时期最能体现上述民主的含义的改革措施是

A.实行陶片放逐法 
B.为公职人员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C.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D.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表格所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一,这一改革措施产生的作用是

A.为消灭其它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C.结束了国家的分裂割据局面
D.促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下图漫画寓意所指的事件应该是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戊戌变法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切生活现象皆是由上帝设定的,而如果他赐予某个选民获利的机缘,所以虔信的基督徒理应服从上帝的召唤。……你须为上帝而辛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罪孽而如此。”持这种观点的人最有可能是

A.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
B.明末清初到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
C.路德教派的教徒
D.源自加尔文教派的教徒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兴起的相同背景是

A.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B.民族危机的加深
C.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 D.封建专制的强大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强 B.改革了封建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

A.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梭伦说:“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没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段话体现了他在改革中坚持

A.民主原则 B.法治原则
C.财产原则 D.中庸原则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因为赎买了士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

A.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B.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C.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均输法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县制,由国家统一派官治理。这体现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宗法制的衰落
C.适应小农经济发展 D.井田制的终结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脱亚入欧”的道路,在经济方面既吸收了西方文明成果,又兼日本特色。与同一时期的西方经济相比,日本经济的特色是 

A.政府干预经济,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B.采用近代先进技术,积极发展工商业
C.发展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
D.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是

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

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
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
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
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材料三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戊戌变法也遭到满洲贵族的激烈反对,新法颁布后,“满族诸人大哗,谣谤四起”,“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变法中各有哪些措施直接触犯了传统势力的利益(各举两例)?(4分)
材料四  商鞅变法中,“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一种刺面割鼻的西刑)其傅”,严厉打击反对势力。戊戌变法中,“时百日间,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光绪帝也“三令五申”,“数四严责”,推动变法法令的贯彻落实。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次变法中,改革者都表现出了坚决的意志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为什么结果迥异?(4分)综合上述材料,影响改革成败的要素有哪些?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1分)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关于当今世界发展模式,从不同的观察视角……有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有)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落后的市场经济模式。……(有)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有)英美模式、莱茵模式、转型国家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等。 
——《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基本走向与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朝时期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2分)
(2)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
(3)上述材料体现出当代社会文明怎样的发展趋势?我们对待当代文明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什么?(3分)

来源: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